“研究学生,研究自己”
——献给青年教师们的德育工作讲座
“真诚不可怕,无知的真诚才可怕”“见识+趣味=魅力”“个人+团队=专业化”……会堂里佳句频出、掌声雷动,每个教育工作者眼中都闪耀着智慧与爱的星芒。11月14日下午,常州市德育工作先进者、常州市高中德育名班主任工作室领衔人潘勤老师,给江苏省常州高级中学分校的青年教师们带来了一场激励人心的德育工作讲座。副校长任惠宇、学发处主任华严萍携全体班主任、副班主任及青年教师成长营营员们参与了此次活动。
“研究学生,研究自己”
——献给青年教师们的德育工作讲座
“真诚不可怕,无知的真诚才可怕”“见识+趣味=魅力”“个人+团队=专业化”……会堂里佳句频出、掌声雷动,每个教育工作者眼中都闪耀着智慧与爱的星芒。11月14日下午,常州市德育工作先进者、常州市高中德育名班主任工作室领衔人潘勤老师,给江苏省常州高级中学分校的青年教师们带来了一场激励人心的德育工作讲座。副校长任惠宇、学发处主任华严萍携全体班主任、副班主任及青年教师成长营营员们参与了此次活动。
潘勤老师将讲座的主题定为“研究学生,研究自己”。她认为中学德育工作应该分别从向外向内这两个维度来展开。她先提出了教师研究学生的四点要求:思考为先、实践为主、理论为要、反思为主,并结合丰富的一线教学经验进行了具体解读。
面对一个全新的集体我们如何认识学生,走近学生?据此潘勤老师给初出茅庐的青年教师们提供了三个切实可行的方案:即一周观察法、一次谈话法和一次家访法。在此过程中,潘勤老师列举了自己与学生之间的真实案例,也针对具体实践提出了几个小建议,如:观察要做到持续跟踪,谈话中要多听学生的想法,家访可以通过学生的讲述、周记侧面展开等等。
潘勤老师指出:“新时代的教育工作,光靠积累经验、自我探索是远远不够的,专业化才是最好的经验。”她以皮纹学和性格色彩学理论为例,向青年教师们展示了如何运用一些科学的教育心理学知识来认识学生、处理问题。如:社会型(模仿式学习风格)的学生,其优点是有创意力和模仿力,缺点是好坏都学。建议对待此类学生要努力引导他们向正能量转移,集中而充分地展现教师的热情与重视,她幽默地将此方法概括为“一次爱个够”。
就探索实践的深度角度,潘老师提醒青年教师要学会透过表象探索学生行为背后的实质,深度探究“难点”问题,并为孩子的“共情”与“共病”寻求正本清源的方法。从生命成长现场的广度,潘老师总结了中学德育工作的三大原则“亲近先于教育”、“肯定多于否定”、“耐心大于爱心”,并对青年教师们提出了严格的要求和热切的期望。一堂讲座下来,每个人都聚精会神地做着笔记,听到赞同之处频频点头。
“有境界者,自成高格,自有名句。”这是潘勤老师在讲座中所引的王国维的名句,也恰恰展现了一位名班主任自身的人格魅力。其真诚的话语和谦逊的姿态,令人钦佩;通俗到位的总结建议也令在场的每一位教育工作者受益匪浅。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