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网登录
您好,超级管理员! 进入后台
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校务公开>>学校快讯>>文章内容
聚焦课堂教学,提升课程品质
历史组开设“同题异构”教学研究课
发布时间:2019-05-20   点击:   来源:原创   录入者:历史组

  5月15日、17日两天,省常中分校历史教研组开展了课堂教学研究活动,刘永、居恺悌、毛铭、丁玲四位老师围绕历史学科新课标和历史学科核心素养的要求,依据我校学生的学情,以“同题异构”的形式,开设了校本教研课。

  5月15日下午,刘永、居恺悌两位老师开课的课题是《“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刘永老师的教学环节完整,过程流畅。全课通过“儒学如何获获新生”“儒学为何发展”“新儒学如何提出”以及“儒学如何确立正统地位”4个问题贯穿始终。教学中他通过清晰的板书中厘清本课脉络,通过合作探究把握本课重点,通过材料培养学生思考能力。最后,以“借助政治力量促使儒学存续发展到底是儒学的幸运还是不幸”作为结尾,给学生留下了思辨探索的空间。

  居恺悌老师的课堂设计精妙,教学节奏张弛有度,教学内容贴合学生的实际。在他的课堂上,教学重点突出,辅以及时的评价反馈机制,让学生有较高的课堂参与度,同时用习题检测的手段,也有效推动了教学内容的不断深化。

  5月17日下午,以《宋明理学》为教学内容,毛铭和丁玲老师开展了教学实践。

  毛铭老师的思路清晰,以“理学”为主题,探究理学的起源、理学的内容和理学的评价,重难点突出,适合班级学情。毛老师具备扎实的教师基本功,师生互动自然流畅。毛老师结合生活中的知识,并为学生创设相关情境,知识点讲解清晰透彻,列表式板书逻辑性强,以史料为教学主体,论从史出,落实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

  丁玲老师通过“探理学之源”、“走理学之路”与“寻理学之果”三个问题揭示了宋明理学实际上是完成了儒学的世俗化过程。丁老师在课堂上对于较难理解的内容进行了具象化解释,使得学生能够联系实际,掌握内容。整个课堂张弛有度,教学方式多样有趣,学生反应积极。

  学校分管校长、课教处、高一年级部相关领导参加了听课、评课活动。

  历史教研组将立足课堂,不断锤炼教师的基本素质,向高品质的课堂要效益,向师生的积极互动要效益,从而推进历史学科核心素养落地。

关闭窗口
打印文档
附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