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网登录
您好,超级管理员! 进入后台
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校务公开>>学校快讯>>文章内容
相得益“张”,“乐”在其中
发布时间:2020-05-14   点击:   来源:原创   录入者:张枫

737ACF7E54E3737BE754D5355B209796.jpg

  “老杨,怎么三楼那个小房间里的灯每天晚上都亮到很晚?”

  还记得省常中分校的那个“暴躁”的保安队长老何吗?这几天,火眼金睛的老何又有了新发现,

  “教师办公楼三楼的小会议室,肯定有问题!”

  擅长“守株待兔”的何队长,这次“故技重施”。

  三天后,何队长发现了这位“点灯人”——

  他是高一数学组的张乐老师。

  原来,自从开学以来,张乐老师为了提高自己的课堂效率,尽可能弥补疫情期间线上课程的不足,他每天晚上备完课后,都会来到这间小会议室,自己进行“模拟课堂”的演练。

  “我自己只教一个班的课,如果没有反复的‘演练’,在授课时很难把握好时间;有时候备课的内容会远远超过上课的内容,没有突出重难点。”

  面对大家的“追问”,张老师显得有点不好意思,“今年开学晚,课时紧张,如果没有反复的磨练,我自己没有走进课堂的底气。”

A724EB35FB9D07D8DC20B608AB92E591.jpg

  其实,张乐老师偷偷“磨课”的事,是一个公开的“秘密”。张乐是高一(6)班的班主任,这个班的孩子们都知道张老师的这个“小秘密”:开学以后,每天晚上,张老师总要“消失”两个多小时——电话不接,短信不回。“后来我们就知道了,张老师每天晚上都在‘自我修炼’,比我们还认真哪!”高一(6)班的同学们打心眼里佩服自己的班主任,“张老师的数学课,思路清晰,节奏把握地特别好!现在我们越来越喜欢数学了!”

  相得益“张”——党员师徒“携手成长”

  张乐每天晚上的“模拟课堂”里,时常会迎来一位“听众”,她就是张乐的师傅,高一数学备课组组长,党员教师张玉敏。

  两位“张老师”,成为师徒近一年,携手写就了一段佳话。师傅张玉敏为人温和,性格爽朗。起初,张玉敏在听课时发现张乐上课语速偏慢、知识点较零散,于是一起研讨,指出不足。经过近一年的听课、评课、改进教学设计,加上张乐自身的刻苦努力,现在张乐的教学水平已经得到了极大的提高。张玉敏是高一(8)班的班主任,她还经常传授班级管理之法,让张乐的班主任工作也愈发得心应手。

3CBB25391B2FC4764A458B23656F6566.jpg

  “真的非常感谢张玉敏老师!”谈及师傅,张乐感动于张玉敏的细致严谨,“编制作业卷时发现数学符号没对齐,玉敏老师都要改进到位;课前连教案中的错别字也不放过,课后分析不足;参加比赛、撰写论文时都给予我合理建议和积极鼓励。”

  身为一名党员,张玉敏不仅带好了徒弟,更是倾注大量的心血,带领高一数学备课组成为一个团结互助、努力钻研的工作团队。有时张乐老师和几个青年教师备课到深夜,张玉敏老师也会陪伴着青年教师,在一旁备课、改作业,不时地指点、回答青年教师们在备课过程中提出的问题。

  “乐”在其中——生活教育“生根发芽”

  一个让人心理倍感轻松、温暖、和谐、积极的工作环境,会给予每一个身在其中的人一种无形的力量,会潜在地消除很多身体上的疲惫。在省常中分校,不仅高一数学备课组如此,每一个教研团队,都在抱团发展,立足于每一个生活日常,将平凡的备课、上课、批作业等小事做好、做到极致,享受教学的纯粹,体验专业成长的乐趣。

1F89B469BFE00F17F8A8836DDF5ED52D.jpg

  疫情期间,省常中分校的老师们树立了“生活即教科书”的课程意识,线上的一堂堂抗疫知识宣传、一个个抗疫动人故事、一件件抗疫艺术作品、一次次抗疫德育主题,让学生直面生命课题,生活就是课堂,疫情就是教科书,省常中分校的老师们让学生明白尊重生命、敬畏自然、懂得感恩、情爱家国。

  “回到线下教学后,我们依然要将校园生活、社会生活等作为我们的教学内容,先做到‘生活即教育’,然后才能‘教育即生活’。”省常中副校长、省常中分校校长俞群祥表示,“我们的学科组有慧眼、懂艺术,抓住生活中的素材,把握生活中教育的契机,与学生一起共同开发探究性课程,带领学生开辟‘生活’,使教育和生活真正成为一体。”

  文/吴玲庆

审核/居恺悌

关闭窗口
打印文档
附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