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篇:高端引领,明方向
为深入实施素质教育,提高学生核心素养,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培养有个性、有特色、学有所长的省分人才,5月12日中午,常州市戚墅堰高级中学(省常中分校)高一年级部举行了校本课程研讨会“课程建设月”启动仪式,希望借助此次活动能够进一步从课程理论、课程知识等一系列方面强化课程意识,同时加快推进学校的特色校本课程建设。
在高一年级教师“全员申报”的基础上,本次共有20门课程入选,涵盖了全部的学科背景,内容多样,形式丰富。任惠宇校长在本次启动仪式上讲话。任校长认为,校本课程作为学校办学特色的体现,在传承了省常中的办学思想和理念的基础上,不仅满足了学生个性化学习的需求,拓展了学生的眼界,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同时也增强了学生的自主发展意识,满足学生在常态文化课学习之余的需要,为学生成长搭建了新的平台。此外,校本课程的建设与开发是教师自身特长、学科能力、综合素养的体现,也是为教师的发展搭建平台。上好课只是教师最基础的工作,而开设好校本课程,对校本课程进行深入研究,形成对课程的开发和建设能力则是未来成为专家型教师的必备条件。任校长对全体担任校本课程的任课教师提出要求:上课前一定要做好充分准备,在激发学生兴趣的同时让学生感到意犹未尽。
会上,课教处季建生主任为每一位担任校本课程任课教师颁发聘书,并且强调要区分好课与课程的关系,校本课程需要完整的课程方案、课程实施过程、课程成果的展示以及教学反思,能够尝试把课程数字化,将数字化课程融入到学校的信息化建设中。
下篇:精彩课堂,共成长
5月16日下午,省中分校高一全体学生迎来了期待已久的校本课程,从这周起,在不违背防疫要求的前提下,高一年级学生将有序走进自己选定的校本课课堂,开始本学期的校本课程学习。
还未走进综合实验楼,就听到教室内传来的“欢声笑语”,原来是学生们都在热火朝天地边探讨边做着实验。物理组教师开设的《动手做科学》、《悟理探花材料力学》,化学组教师开设的《有趣的化学小实验》《舌尖上的化学》以及生物组教师开设的《微生物培养》《霉菌病害与食品安全》和地理组教师开设的《地理种植园》都以体验为主要手段,营造“生活的大课堂”,把生活搬进校本课,让学生们玩中学,学中玩,同时又让学生亲身经历科学探究的过程,使学生较熟练的掌握实验的基本操作技术,以此培养学生严谨、求实的科学态度,勤俭节约、相互协作的优良作风、以及基础科学研究能力、应用开发能力和创新能力。
语文组教师开设的《唐诗宋词欣赏》《中国哲学简史》《中国现代文学史》,政治组教师开设的《传统文化和民间艺术》、历史组教师开设的《史料阅读》《数字化历史探索》则带领学生们“穿越”到古代,领略唐诗宋词的意境之美与中国古代文人文风和哲学思想,了解经典文化,体会先哲智慧,以此培养学生的文学素养,激发对祖国历史与文化的自豪感,加强学生的民族认同、国家认同,培养学生的家国情怀。
英语组教师开设的《英语电影赏析》、《希腊罗马神话》、《英语时事阅读》则跳出课本,采用英语名著阅读、趣味英语视频,播放BBC纪录片,世界名人演讲等多种多样的授课方式,让同学睁眼看世界,把英语的语法技巧、单词句式融入到趣味的探寻过程之中,真正做到了寓教于乐。
此外,孙琰老师开设的《源于世界数学命题的高考赏析》和张乐老师开设的《生活中的数学》在紧扣当前高考命题的同时又将数学知识与生产实践和生活实际相联系,使学生带着数学的眼光走进生活,激励学生们认真研究生活,并在研究过程中积累知识,拓展视野,形成务实的探索精神。使学生尽可能理解数学知识在生产实际和生活实际中的应用,力求来源于生活,服务于生活。
校本课程是学校课堂教学的延伸,省常中分校这所新学校致力于探索的新的“增长点”。通过校本课程的实施,学校注重引导学生关注生命、关注成长、关注艺术、关注生活,给予学生更开阔的视野,更广阔的想象空间,是进一步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全面实施、推进素质教育的重要体现。在省分的“家园”里,未来的校本课程还将继续完善、开发、拓展,让同学们看到更精彩的世界、成就更优秀的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