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深化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加强全市各中学在疫情下的相互学习和交流,共同聚焦学科核心素养,探讨高效课堂教学,切实提高教学效益和教育质量。5月15日,常州市区(含新北区、经开区)高一化学“云教研”活动在常州市第五中学举行,我校李南俊和常州市第五中学黄刚两位老师围绕《元素周期律》进行了同课异构,两位老师都展现了深厚的教学功底,两节课课堂生动活泼,学生积极参与,获得了听课教师和学生的一致好评。常州市高中化学教研员金剑锋老师以及全市高一年级化学老师都在线参与了听课评课。
李南俊老师这节课从化学史的视频导入课题,通过“班门弄斧”这个环节,既让学生参与了纸牌游戏,又让他们自己从中感悟到了核外电子排布和原子半径的周期性变化。学生通过自主寻找元素金属性强弱的判断依据,自主设计实验,研讨实验中可能存在的危险和现象不明显等问题,思考并改进实验,最后分组实验并根据实验结论再次回到分析核外电子排布的变化,整个教学围绕学生活动展开,将较为枯燥、理论性较强的规律性知识建立认知模型。让学生从简单问题入手,逐步学会运用模型去解决复杂问题,用化学的眼光和思维审视周围的世界。
黄刚老师的这节课从元素周期律的名称入手,让学生通过举例理解周期的概念。通过对1-18号核外电子排布分析,让学生归纳并总结出最外层电子数、原子半径和主要化合价的周期性变化。通过对元素金属性强弱判断依据的分析,让学生自主设计实验方案,通过分析和比较各种方案的优劣,选出较为合适的方案。通过教师的演示实验,验证元素的金属性和非金属性强弱。整节课逻辑严密,步步深入,拓展了学生的思维,达到了很好的教学效果。
课后,各位老师参加在线评课活动。教研员金剑锋老师进行总结,表示两位老师的课堂都是基于真实情境,从不同的两个方向导出问题,让学生思考解决问题,整个课堂由浅及深,环环相扣。黄刚老师注重学生核心知识的掌握和学生运用能力的培养,具有一定的深度。省常中张金怡老师进行了具体的点评,对两位老师对这节课的辛苦付出及准备表示肯定,也建议年轻教师要向两位上课教师学习,多看文献,多学习,同时对本节课中的几个知识点来龙去脉提出了自己独到的见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