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6月3日高二英语组樊蓉老师和姜达娣老师分别在高二1班和5班开设公开课,课题为模块八第一单元Project:Reciting a poem, 介绍苏格兰诗人罗伯特彭斯以及他的代表作《一朵红红的玫瑰》。两位老师的课堂极具个人特色,风格鲜明,在鉴赏的同时注重对学生思维品质的提高。
姜达娣老师的课堂以一首《静夜思》导入,介绍中国浪漫主义诗人、诗歌的主题以及诗歌中押韵和意象的运用,为后续课堂开展做了充足的铺垫,自然而然地引入文章中罗伯特彭斯所属的浪漫主义流派。课堂最后将《红豆》与《一朵红红的玫瑰》进行对比,引导学生对红豆和玫瑰这两个意象进行思考,展开辩论。姜老师的课堂课程容量大,节奏快,设计新颖,能够抓牢学生的注意力,调动学生对诗歌的探究热情。将一节英语的诗歌赏析课渗透进中国文化,在提升学生的英语核心素养的同时,让国学与之交融,进一步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
樊蓉老师则是以罗伯特彭斯的代表作《友谊地久天长》作为课堂导入,引起了学生的共鸣。樊蓉老师带领学生分析文章结构,每部分的设计环环相扣,逻辑紧密,学生能够跟着思路一步步地理解文章。诗歌分析的重点放在了修辞手法和诗歌翻译上面。樊老师先介绍了多种修辞手法,通过举例让学生理解,然后由学生自己分析《一朵红红的玫瑰》中出现的修辞,由于做好了铺垫,学生能够自然而然地掌握,给出相应的答案。之后的翻译环节,同学也积极参与,热情高涨,呈现了许多风格各异却同样具有美感的译作。
课后高一高二英语组全体教师参与了评课活动,交流自己对于两堂课的看法和收获,现场讨论气氛热烈。这次的公开课是一次勇敢性的尝试,告别了英语传统的单词课和阅读课,大胆地尝试新课型:诗歌课。诗歌是语言艺术的精华,它不仅语言凝练、韵律感强,而且渗透了大量的英语语言文化内容和人文底蕴。当然,成功的课堂更离不开两位老师充足的语言和文学功底,这也是全组年轻教师努力和提升的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