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网登录
您好,超级管理员! 进入后台
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学生发展>>升旗仪式>>文章内容
高二(2)班升旗仪式
发布时间:2020-10-12   点击:   来源:原创   录入者:靳玥


20201016日是历史上的第40个世界粮食日。“齐成长,同繁荣,共持续,行动造就未来”便是今年世界粮食日的主题。追溯过去,在1972年,连续两年气候异常导致世界性粮食歉收,再加上苏联大量抢购谷物的风潮,因此出现了世界性粮食危机。联合国粮农组织于1973年和1974年相继召开了第一次和第二次粮食会议,以唤起世界的注意,特别是第三世界,要注意粮食及农业生产问题。联合国粮农组织敦促各国政府和人民采取行动,增加粮食生产,更合理地进行粮食分配,与饥饿和营养不良问题作斗争。但是,问题并没有得到解决,世界粮食形势更趋严重。关于世界粮食日的决议正是在这种背景下做出的。

21世纪,世界人口已经达到66亿,却依然有8亿人处于饥饿状态,在粮食问题日益凸现的今日,世界将目光投向了中国。中国耕地面积只占世界7%,人口却占世界22%,虽然现在经济发展较快,但还有很多人吃不饱,有些贫困地区还没有解决温饱问题。为了提高粮食产量,许多科学家付出艰辛的努力,袁隆平便是他们中的杰出代表。他通过对杂交水稻的研究,最终将水稻亩产品从300公物提高到了800公斤,并推广23亿多亩,增产200多亿公斤,每年增产的粮食可以多养活1亿多人。与此同时,节约粮食更是我们每一个人的责任。这是对粮食的尊重,更是对劳动者们的尊敬。艰苦奋斗、勤俭节约,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为推动建设节约型社会,国家粮食局确定爱粮节粮宣传周的活动主题为粮食与建设节约型社会。每一位同学要树立节约粮食光荣,浪费粮食可耻的观念,自觉从如今做起,从自身做起,节约每一粒粮食,抵制和反对浪费粮食的行为,养成勤俭节约的良好习惯。

诗人陆游说:“天下之事, 常成于勤俭而败于奢靡。”纵观悠悠的华夏历史,由勤俭而成的事例不胜枚举,范仲淹断齑划粥勤攻读,粗茶淡饭砺大志,才有"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千古绝唱;穷奢极欲导致身死国灭的教训亦屡见不鲜,唐明皇沉醉于字受美色,才出现安史之乱,盛唐趋衰,最终难逃改朝的命运。前世不忘后世之师,勤俭是通向成功的阶梯和动力,奢靡则是前进道路上的绊脚石;节约,是对家庭幸福的义务,更是对社会的一份责任。小到一个人,一个家庭,大到一个国家,整个人类,要想生存,要想发展,都离不开勤俭节约。

勤俭节约是一种美德、一种传统。 中华民族正是具有这种精神,才能一直牲生不息,兴旺发达。那试问同学们:你们是否曾不经意地扔掉过一张张白纸?是否曾离开教室时忘记熄灯而浪费一度度电;又是否记得离开卫生间忘记关水龙头而哗哗流走的-滴滴水;还能否记得吃饭时又随意间倒掉不合自己胃口的一口口饭菜...种种的不经意,种种的一点点,这一切的一切,其实都只需要你们的举手之劳,只需你们存有一点点的节约意识,就可以节省的。

老师们、同学们,勤俭节约不仅是一种美德,更是一种责任。我们应怀着以天下为己任的宏伟情怀,怀着对时代的责任感,传承勤俭节约的美德。“锄禾日当午 ,汗滴禾下土,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这首古老的诗,它世世代代告诫我们幸福生活来之不易,我们要好好珍惜才是。其实,我们身边有许多小事,不需花很大精力就可以做好的。在学校生活中,我们应该要做到不开无人灯,出操、午休、课外活动等时间,教室内及时关灯;人少时,少开灯;早上自然光充足时,要关灯等等。

老师们、同学们,我们每-一个人都应该增强节约意识,从现在做起,从自己做起,从一点-滴做起,从节约每一度电、每一滴水、每一张纸,每一粒粮食做起,培养勤俭节约的好习惯,把勤俭节约的好习惯自觉落实到学习生活的每一个细节,做到“以勤养志、以俭养德”,杜绝铺张浪费 ,做到身体力行,营造人人把勤俭节约当作己任的生活态度和生活方式,为把我们的校园打造成为一一个节约型和谐校园而努力!

 


关闭窗口
打印文档
附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