敬爱的老师、亲爱的同学们:
大家上午好!
今天我们国旗下演讲的主题是《博学于文,约之以礼》。
记得有人说过:"人,一撇一捺,写起来容易做起来难。我们要经常性地思考,我在做什么,我做得怎样,我要成为怎样的人。”做怎样的人,一百个人会有一百种答案,但在每一个答案的背后都有一个基点,那就是做人首先要做一个文明的人。
古语曾有云:"不学礼,无以立。"中华民族有着五千多年的文明史,文明礼仪曾是古代中国每个君子的人生信念,礼仪之成早已深深熔铸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血肉之中,因此身为礼仪之邦,礼仪之成不可废。少时常读《三字经》,三字一言的基本礼仪早已内化为情感认同,耳熟能详的孔融让梨奏鸣了尊老爱幼的悠悠琴音,如今大力弘扬的家风其实也是流传至今的礼仪的一部分。文明礼仪不只是纸上黑字,它是经过岁月洗礼仍然闪耀在中华民族历史上的瑰宝,它有着时光不可抗争的强大生命力,是无数中国人心中的一泓清泉。
但身为礼仪之邦,莫要让失礼之行为其抹黑。在我们每天朝夕生活的学校中,仍时不时有不文明的现象发生,如本应安静自习的教室中,却时不时有不和谐的声音冒出,打破安静氛围,又如本应整洁美观的校园中,却时有小纸团出现,无人问津,许多的事情都在警醒着我们文明礼仪的重要性,而面对这些不文明现象,同学们袖手旁观、无动于衷,这些行为都是与我们学校提倡的文明意识背道而驰的,而文明礼仪教育在此之中就起着重要作用。
文明礼仪是一种至高的境界,它不仅反映着一个人的道德修养,也体现着一个人对生活的态度,对人生价值的诠释;文明礼仪是一种伟大的精神品质,它不止乎于言行举止的高雅端庄,更在于精神上的领悟,思想上的升华,还有灵魂上的明晓。就如在疫情期间,两张照片里跨越世纪的鞠躬让很多人泪目,一份延续百年的感动,一份传承百年的礼仪之成,悠然绽放在这个时代,震撼人心。
是什么化干戈为玉帛,浇灭了狂风暴雨?是一句表示歉意的“对不起”;是什么如春风化雨让心灵愈走愈近?是一句真诚的“谢谢你!”。文明礼仪的体现可以很小,小到一举手,一投足,一抹鼓励的微笑,一句真诚的问候,一个歉意的眼神,以无微不至的方式在不经意间感动彼此。同时它也可以很简单,简单到随手关闭无需使用的电源,低头捡起脚下的垃圾,默默让出公交车座位,静静遵守公共秩序,将文明礼仪变成一种习惯。
让我们以自动自觉的文明礼仪搭起世间联系的纽带,筑起一道道文明的亮丽风景线。在校园中,遇见老师要问好,校服服装穿统一,集合整队快静齐,教学区内不饮食,自习课不扰他人,教室内不乱扔垃圾,与同学们交往中始终保持宽容、友善,对待老师始终保持尊敬与感恩,让文明礼仪充斥校园中的每个点滴,让文明之花绽放在我们美丽的省分校园!
文明悠悠,静水深流,懂得文明礼仪的人,纵然平凡,但决不庸俗。愿我们的校园中也能始终弥漫着文明礼仪之芳香,愿同学们也可以始终将文明之礼牢记于心,让我们放慢焦躁、粗鲁的脚步,都做文明礼仪的追随者和缔造者。芸芸众生礼相待,真善诚美书情怀。言行举止谨行事,文明之花遍地开!
我们的演讲到此结束,谢谢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