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网登录
您好,超级管理员! 进入后台
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党团建设>>政策文件>>文章内容
关于认真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在陕西榆林考察期间重要讲话精神的通知
发布时间:2021-10-19   点击:   来源:   录入者:办公室

各直属党组织:

  9月13日至14日,习近平总书记在陕西榆林考察期间发表重要讲话,强调要用马克思主义观察时代、把握时代、引领时代,不忘初心、牢记使命,要充分运用红色资源,深化党史学习教育,把坚持和完善党的领导的要求贯穿到各方面工作中去,让人民群众有更多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现就在党史学习教育中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有关事项通知如下。

  全市教育工作者要进一步提高政治判断力、政治领悟力和政治执行力,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奋力谱写“常有优学”教育新篇章。要结合学习习近平总书记“七一”重要讲话精神,深入学习总书记在榆林参观革命旧址期间的重要讲话,牢牢守住三尺讲台主阵地,持续加强青少年“四史”教育,充分挖掘“常州三杰”等本地红色资源,采用青少年喜闻乐见的形式,让校园“四史”教育可感可知、入脑入心。要紧盯人民群众“急难愁盼”问题,积极应对“五项管理”和“双减”工作中的新情况,深入开展“学习模范张桂梅,我为党旗争光辉”主题活动,始终与人民群众站在一起、想在一起、干在一起。

  要把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最新重要讲话精神与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对江苏工作的重要讲话指示精神贯通起来,与学习贯彻省委十三届十次会议精神和市十三次党代会精神贯通起来,及时以党组织学习、“三会一课”等形式深入组织学习,把学习成果转化为干事创业、攻坚克难的实际行动,进一步推动教育系统党史学习教育走深走实。


  附:习近平总书记在陕西榆林考察时的重要讲话指示精神学习材料

  9月13日至14日,习近平总书记在陕西省榆林市考察并作重要讲话,在干部群众中引发热烈反响。

  推进煤炭消费转型升级,促进煤化工产业高端化、多元化、低碳化发展  习近平总书记在国家能源集团榆林化工有限公司考察时强调,煤炭作为我国主体能源,要按照绿色低碳的发展方向,对标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目标任务,立足国情、控制总量、兜住底线,有序减量替代,推进煤炭消费转型升级。煤化工产业潜力巨大、大有前途,要提高煤炭作为化工原料的综合利用效能,促进煤化工产业高端化、多元化、低碳化发展,把加强科技创新作为最紧迫任务,加快关键核心技术攻关,积极发展煤基特种燃料、煤基生物可降解材料等。

  走出一条生态和经济协调发展、人与自然和谐共生之路  在米脂县银州街道高西沟村考察调研时,习近平总书记听取了陕西省生态文明建设和高西沟村探索黄土丘陵沟壑区综合治理情况介绍,肯定高西沟村是黄土高原生态治理的一个样板。总书记指出,要深入贯彻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把生态治理和发展特色产业有机结合起来,走出一条生态和经济协调发展、人与自然和谐共生之路。“梯田层层盘山头,金秋果香飘满沟。”作为促进水土保持的先行者,如今的高西沟人吃上了“生态饭”,青山环绕中,小米、苹果等产业红火起来,乡村生态游也逐渐兴旺。

  充分运用红色资源,深化党史学习教育,赓续红色血脉  在米脂县城东南的杨家沟革命旧址,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充分运用红色资源,深化党史学习教育,赓续红色血脉。在中共绥德地委旧址,习近平总书记仔细察看旧址布局和部分复原场景,参观有关专题展陈。总书记指出,回顾这段厚重的革命历史,老一辈革命家坚持“党的利益在第一位”,坚持“站在最大多数劳动人民的一面”,坚持“把屁股端端地坐在老百姓的这一面”,有着重大教育意义。

  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  在绥德实验中学,习近平总书记先后走进教室、操场,观看同学们书法练习和体育锻炼,同大家亲切交流。总书记指出,要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厚植爱党、爱国、爱人民、爱社会主义的情感,努力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要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强化学校教育主阵地作用,全面提高学校教学质量,真正把过重的学业负担和校外培训负担减下来,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

  保护好、传承好、利用好优秀民间艺术  在绥德县非物质文化遗产陈列馆,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民间艺术是中华民族的宝贵财富,保护好、传承好、利用好老祖宗留下来的这些宝贝,对延续历史文脉、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具有重要意义。要坚持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引领,坚持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找到传统文化和现代生活的连接点,不断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

  大力弘扬脱贫攻坚精神,奋发图强、自力更生,不断夺取新的更大胜利  在绥德县城西南的张家砭镇郝家桥村考察时,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让乡亲们过好光景,是我们党始终不渝的初心使命,共产党就要把这件事情干好,不断交上好答卷。全党全国全社会都要大力弘扬脱贫攻坚精神,奋发图强、自力更生,不断夺取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的更大胜利。

关闭窗口
打印文档
附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