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15日,我校英语教研组第7周名师导教活动顺利开展,常州市教科院的潘正凯导师全程参与了本次导教。本次活动由课堂观摩、说课研讨、阅读汇报、主题讲座四个部分组成。为确保导教活动的实效,潘老师一周前就阅读文献、开课主题、研讨要求、人员安排等进行了明确、细致的规划。
下午第一节课,英语教研组全体教师前往高一(4)班观摩研讨课。本次研讨课由王范杰老师作出示范教学。王老师以必修一第二单元Extended Reading —Mama’s Bank Account为教材,探讨新课程标准下大单元整体教学这一主题。王老师教态亲切,给予学生完整阅读的空间,与学生对话式教学,探究亲子关系。同时,在语言学习上,王老师,帮助学生归纳积累语料,为学生的读后续写打下基础。
在研讨交流中,潘老师就本次研讨课提出了以下改进建议。一、在阅读教学中,教师要挖掘文章的教学价值,由此加强对教学活动的设计,对主题进行深刻探讨,引导学生建立价值取向;二、课堂活动(3~5个)要给出具体的指导要求和引导,用外显的教态促进学生理解,对学生指导到位,多给学生开口的机会;三、在处理细节信息时,选择重要的语言点帮助学生分析理解,关注重难点词汇句型的处理。
在文献阅读汇报中,张越老师制作了简洁明了、重点突出的课件来向我们展示了教学计划和教案的基本要素、方法和原则。张老师总结归纳了文献中对于教学计划的构成、教学材料的构成、课堂评价体系以及课外作业的形式的内容。张老师查阅相关文献,向大家提出教学目标是Aim? Goal? Objectives? 的问题,并进行探讨。张老师也为我们提供了教案的规范格式,教学步骤循序渐进。课堂导入时长控制在1分钟以内,教学活动时间适中,学生在课堂上可以应用相应的阅读技巧,努力达到融会贯通。教师的灵活性在于充分的理解教学计划,合理评估任务难度,运用机智处理课堂上的突发事件。
随后,高一英语组施佳静教师分享了潘导师对于习题反馈课的建议。一、作业的设置:建议在讲授语言点之后再布置巩固性作业。二、核对答案:注意形式多样化,给学生思考和表达的空间。三、对于语言点的讲授重难点突出,注意呈现的抽象的总结一定要建立在操练拓展的基础上,切勿面面俱到。同时,潘老师分享了一些完形填空的做法:在交流答案后,在学生讨论的基础上讲解;教师可以带着学生“盲填”;用作习题的语篇,可以找一篇和本单元主题相关的,做一定主题深化,结合他们的生活,实现文字的育人功能;习题讲解课之后,教师可以将练习册收起来检查笔记情况并打分,用作平时成绩,督促学生课堂好好听认真记。
最后,潘老师展示了刘子慧老师和胡艺宁老师的教学二次设计。引导大家关注教师活动、学生活动、教学意图以及教学反思。后期,大家可以用相关话题进行论文写作。潘老师请本次开课教师进行二次设计,所有参会教师在会后形成书面反思。
通过本次“名师导教”活动,潘正凯老师以“挖掘文本内核,引领自信表达”为主题为英语组全体教师的语法教学提供了具体可行的教学思路,并向全体教师提供了包括教学活动的设计、习题教学法等。广大教师们都受益匪浅,他们能从潘老师身上感受到一个英语教师对教学研究的热忱、坚定与洞察。相信在潘老师这一年的沉浸式指导下,我校英语组的集体教学创新能力与教学研究能力一定会有巨大的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