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向奔赴的爱”
——《苏武传》教学反思
高二语文组 周楠梁
《苏武传》是统编教材选择性必修中册的一篇文章,是新教材中新加的,我自己也是第一次上这篇文章,是一个边学边教的过程。
我花了一周的课时来教授《苏武传》,一方面是因为这篇文章篇幅长,内容多,人物关系较为复杂,读通文章都要一定的时间。另一方面是这篇文章也是一篇爱国主义教育的极好范本,基于当下的社会环境,国际形势,让学生通过这篇课文厚植爱国主义情怀,培养责任担当意识,增强文化自信也是一个很好的契机。
《苏武传》因为有太多的生僻字,加之内容的深奥,读来实属不易,又缺乏《廉蔺列传》跌宕起伏的情节,所以很难吸引学生的学习兴趣,因此这篇文章的激趣点是教学的重点,我细细读来,最终将苏武其人作为学习的重点,苏武将自己人生最美好的时光放在了守志不移的气节上,即使生活的磨难接踵而来,匈奴软硬兼施,前有卫律以高官厚禄牛羊满山作诱惑,后有刀剑加身相胁迫,但苏武岿然不动。如果能引导学生深刻品味苏武身上的精神含量作为作文的素材未尝不是一件有益的事情。
最后一课时,我与学生探讨,为什么苏武这样一个从功利角度看并没有对国家产生多少贡献的外交使节,能够被历朝历代所推崇,甚至位列麒麟阁功臣。我结合前段时间的孟晚舟归国的事件发表了自己的看法,苏武之于大汉,犹如孟晚舟之于中国。大汉皇帝都换了人,但是他们还念及在北海牧羊的苏武,可见这是国家对苏武的爱;而苏武在那么恶劣的环境中,面对卫律的威逼利诱,李陵的心理战术,他都没有屈服,这是他对大汉的爱。就像孟晚舟被困海外,祖国积极从中斡旋,设法营救,孟晚舟也在回国的当天发表了深刻的演讲,这也是一种双向的奔赴。我们要坚信,国家爱我们,我们也要爱国家,只有国家繁荣富强,才能更好地保护我们,只有我们努力奋斗,才能让国家更繁荣富强。
通过《苏武传》这篇课文,让学生意识到厚植爱国情怀,增强文化自信的重要性,认识到个体与国家之间这种“双向奔赴的爱”,是很有意义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