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网登录
您好,超级管理员! 进入后台
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教育科研>>教学反思>>地理>>文章内容
高二地理刘洪教学反思
发布时间:2022-03-05   点击:   来源:原创   录入者:韩秋

《生态脆弱区的综合治理》教学反思

高二地理组 刘洪

关于“生态脆弱区”,在初中地理及高中地理必修的学习内容中,均没有明确提出生态脆弱区的定义,或系统阐述其生态系统的特点。学生只是在初中中国地理的学习内容中,了解到我国西北地区荒漠化、黄土高原水土流失等区域生态环境问题,侧重从不当的人类活动角度说明区域生态环境问题的产生。因此,教材首先向学生阐释生态脆弱区的定义及其生态系统特点和分布区域地理环境特点等,帮助学生认识生态脆弱区的基本概貌。

根据课程标准的要求,本节内容为两个课时,本节教材重点落实“生态脆弱区存在的环境与发展问题”和“生态脆弱区环境与发展问题综合治理措施”等相互联系的内容,方法是“以某生态脆弱区为例”,即要求通过案例学习。

第一节课,首先一个微视频介绍浑善达克沙地的相对地理位置,然后说明其历史时期的自然地理环境特点,得出这里曾是水草丰美的地区。教材通过呈现浑善达克沙地不同时期自然环境的特点及其变化,自然地把学生带人真实的问题情境中:浑善达克沙地的草场为什么退化严重?浑善达克沙地是如何从沙源地变成现如今的生态绿洲?以此来激发学生探究学习的兴趣。

第二节课,回顾第一节课的情境设计,通过视频或景观图展示如今的浑善达克沙地美景,提出问题:现在的浑善达克沙地是如何从沙源地变成了生态绿洲?从而引出“北方农牧交错带土地退化的综合治理”这一主题。这节课的教学的重点是说明北方农牧交错带的综合治理措施,难点在于理解以地养地,自然恢复。在教学中可结合具体案例及图片,引导学生自主分析这些综合治理措施。

最后我在课堂上教师强调的是,由于各地的自然条件和人类社会经济特点不同,土地退化的治理措施不能照搬北方农牧交带的治理措施,需要因地制宣进行,各地情况不尽相同,治理措施不能生搬硬套。

结合两节课的教学情况和学生听课情况,我有以下反思:1.课堂教学时,要重点关注学生们对生态脆弱区概念的理解、生态脆弱区的土地退化原因分析、生态脆弱区土地退化的综合治理措施等。例如,在评价学生是否掌握了生态脆弱区概念时,不能仅看能否说出课本相应文字,而是要重点考查学生能否结合自然环境各要素的特点,分析生态脆弱区“抗干扰能力弱”“易于退化”“难以恢复”的特点,并能运用文字和图像等多种方式加以表达。2.本节内容重在说明生态脆弱区存在的环境与发展问题及相应的综合治理措施,课堂上要关注学生从具体案例材料中提取信息的能力,以及能够围绕“生态脆弱区存在的环境与发展问题及相应的综合治理措施”建立对应联系,在教学中应让学生充分发表自己的意见。


关闭窗口
打印文档
附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