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包身工》教学反思
——关照他人与审视自我
高二语文组 周楠梁
《包身工》一课在原苏教版教材中是没有的,统编版教材把它加了进去,私以为编者希望学生能通过了解黑暗的旧社会的包身工制度,来对比现如今的美好生活,从而达到爱国主义教育的目的。
如果仅仅是为此,那让学生体会到包身工的悲惨遭遇,带工头、“拿莫温”们的残暴行径,他们就能感受到新中国与旧社会的云泥之别。而这是我第一节课的教学内容,我第二节课希望学生通过关照“包身工”来审视自身,审视当下社会,思考这样一个问题:旧社会的“包身工”已然不在,那他们或者这种制度是不是换了一层外衣,已然横行于世?
学生有联想到自己的,说作为学生,也是一种“包身工”,老师们反倒成了“拿莫温”和“小荡管”;也有同学联系到当下社会,觉得那些被“996”工作制压榨的工薪阶层,还要听着罪恶的企业家鼓吹“福报”,也是某种意义上的“包身工”。我对他们的观点进行了引导,既要认识到我们的发展过程中可能存在某些不足,亟待改变,更要意识到,当下的制度和我们课本中所学的“包身工”的制度还是有本质区别的。时代在改变,社会在进步,我们要以自由人心态、姿态去冲破思想上的“包身工”制度。
也有很多学生不理解包身工的苦难生活,不理解她们为什么会如此麻木,为什么不起来反抗,为什么就甘受带工老板的蹂躏。他们还是不能体会那些包身工思想上受的压迫和奴役是比身体上所受的摧残和虐待更可怕的,他们不再会反抗,不再有独立意志,一纸包身契就让他们彻底丧志了自我。而我们不能这样,我们要具备独立意志,自由人格。
学习课本知识,关照他人是一方面。同样的,审视自我,关照当下,也是很重要的一项任务。毕竟,“一切历史都是当代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