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网登录
您好,超级管理员! 进入后台
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教育科研>>教学反思>>语文>>文章内容
高二语文组 王倩 教学反思(2)
发布时间:2022-03-12   点击:   来源:原创   录入者:周楠梁

新闻事实与新闻背景交织

——包身工》教学反思

高二语文组 王倩

《包身工》是一篇报告文学,是新闻性和文学性的完美结合,既是具有浓厚新闻性的真实的“报告”,有时充分形象化的生动的文学。作为我国报告文学的开山之作,夏衍先生的《包身工》以无可辩驳的事实揭示包身工制度的罪恶,同时又借用文学的形象性来描绘这一幅幅血淋淋的图景,进而产生激动人心的艺术感染力。

在教学时,教师先从震撼人心的新闻事实入手,布置学习任务一:让学生根据课文内容,为包身工们制作一张《包身工一天作息时间表》,并从衣、食、住、行、做工五个方面概述包身工的生活,同时也相当于预习作业,直观地感受包身工生活的悲惨、可怖、惨绝人寰、生不如死……学习任务二:让学生寻找课文中包身工别的称谓,列出来,思考这些称谓背后人们对包身工怎样的态度,可以发现其他人(打杂的,带工老板,东洋婆等)对包身工作为“人”的忽视、践踏、侮辱。于是让学生们发现“人”,注意到作者刻画的“芦柴棒”、“小福子”、无名的写信女工背后无数惨遭毒打的“包身工”们,了解作者点面结合的写作手法,管中窥豹,可见一斑。

接着,同学们就会自己思考:“包身工”这些人是从哪里来的,是怎么来的?为什么要雇佣“包身工”?“包身工”作为廉价的劳动力,谁得到了好处?“包身工制度”是怎么样的一种制度?

带着这些问题,让学生了解包身工制度的形成、发展、膨胀以及最终必将灭亡的结局。“每年——特别是水灾旱灾的时候”“可是在半殖民地,不必顾虑到社会的纠缠和官厅的监督”

“在一种特殊优惠的保护之下”得出包身工制度的根源是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社会形态。

通过表格的形式,学生不难发现《包身工》的两条线索,一条是以“包身工的一天”为主线展现出的包身工的悲惨生活,另一条就是包身工制度的产生、发展等。前者就是新闻事实,后者是新闻背景。作者把新闻事实和新闻背景以分散穿插的方式进行安排,以包身工一天的生活为主线,穿插着对包身工制度的分析和批判,体现了开合自如、穿插有致、线索分明的写作特色。

本文的主题也呼之欲出:通过对包身工一天生活遭遇的描写,概括了包身工的全部悲惨生活,揭露了包身工制度的罪恶,控诉了帝国主义勾结封建势力压榨、虐待中国工人的罪行,表达了作者对包身工不幸生活的深切同情与关注,并指出了黑暗必将过去,光明必将来临的历史趋势。

最后,教师再勾连时事,当今社会还有包身工现象吗?学习这篇报告文学是否还有现实意义?

结合最近大火的缅北“杀猪盘”“电信诈骗”事件,让学生寻找“包身工”与被骗至缅北的受害者相似之处:同样受到所谓的“老乡”“网友”欺骗,被“高薪”“淘金”蒙蔽双眼,铤而走险,被骗之后的遭遇也如此相似:囚禁,殴打,失去人身自由,被剥削劳动价值……不同的是,在今天的中国,法律制度更加完善,中国人更不应该骗中国人!对于不法分子,要严惩罪犯,为受害者讨回公道!同时,大家也应该擦亮眼睛,不要受到高薪诱惑,踏踏实实,用劳动创造财富。

关闭窗口
打印文档
附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