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网登录
您好,超级管理员! 进入后台
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教育科研>>教学反思>>语文>>文章内容
高一语文组 朱咏梅 教学反思(2)
高一语文组 朱咏梅 教学反思(2)
发布时间:2022-03-12   点击:   来源:原创   录入者:张雪婷

《窦娥冤》教学反思

高一语文组 朱咏梅

解读戏剧文本一直是我比较头疼的事,尤其是传统戏曲。由于时代的局限以及认知经验的不同,学生往往很难走进文本,感受作家的苦心孤诣。在教授《窦娥冤》时前期做了较充足的准备,但是在课堂上还是没有呈现一个比较好的结果。这篇课文计划三课时完成,教学目标由文学常识到人物形象再到悲剧意蕴,期望学生在学完课文后能很好地理解作品深意。

第一课时,文学常识讲解花费时间较多,学生对戏剧以及对本篇课文的理解还只是浮于表面。在后边《雷雨》等篇目的教学中要吸取经验教训,尽量将文学常识精简,不追求面面俱到。

第二课时展示为窦娥创作的定场诗,学生对这样的课后作业更感兴趣,因此课堂展示时比较积极。大部分人能理解定场诗的含义,也能从文本及补充材料中深挖细节,但是在陈述创作理由时却不尽如人意。课上,只是提要求,并没有展示范例,因此学生的创作更多的是基于感性了解,而不是基于理性的分析。这也启发我在后续教学中要注意为学生搭建支架,而不是将教学任务笼统的布置给他们。

第三课时作品片段表演,在两个班采取了不同的方式,10班为先看蒲剧视频,然后自由组合上台表演,三个组的学生上台都只是“念”而非“演”。2班先演后看视频,学生在表演中有自己的创作,然而他们理解不够深刻,将“悲剧”演成了“喜剧”,这是课堂比较遗憾的地方。戏剧作品的学习离不开“演”,但是究竟该如何引导学生进入文本,演出内涵还需要我进一步思考。


关闭窗口
打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