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板块四 生物与环境》教学反思
生物组 那艳涛
板块四中分为两个专题“由‘十七年蝉’理清种群特征和数量变化”、“由一道经典高考题理清生态系统的结构和功能”。这部分内容是高考的常考点,命题多出现在非选择题中,从命题角度看,多是以某一生态系统案例为背景,综合考查食物链、食物网的分析、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物质循环途径、信息传递等知识。
在历年的高考试题中,非选择题对于本板块内容的考查较细,知识点较多,因此要引导学生进行知识体系构建,从个体→种群→群落→生态系统,层层递进。本板块设计为两个课时。第一课时梳理知识框架,扫清做非选择题的知识点障碍,第二课时呈现复杂的生态系统情境,提高学生获取信息、分析和判断的能力,同时融合相应的知识点,提升活学活用知识的能力。
由于线上授课,本板块的课堂实施过程中存在以下问题:
一、 知识点梳理不够精简
学生已有一轮复习的知识基础,在二轮基础上更应该注重综合能力的提高。但通过课前一道综合题的反馈,发现大部分学生基础空不得分。基于学情在知识框架梳理后,针对教辅资料上的盘查点也进行了梳理。但实际上,盘查点的内容,在知识框架构建过程中都有提及,导致第一课时未能完成相应的教学目标,同时也影响了第二课时的正常进行。若在构建知识框架时,精准点出常见题目考查的关键点,不重复非必要的知识点梳理,学生的掌握程度会更好。
二、 作业布置及反馈存在困难
由于高三线上授课为80分钟一节,课后不再布置书面作业。学生的当堂检测在课内完成,并进行讲评。由于时间有限,对于部分同学来说,没有充足的时间去思考完成,导致反馈的结果也缺乏一定的有效性。后续在控制好课堂节奏的前提下,可多留点时间进行当堂检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