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谏逐客书》教学反思
高一语文组 管芹
李斯的《谏逐客书》是必修下册第五单元的一篇文言文,本单元的主题是“抱负与使命”。 本单元的作品都是实用类文本,属于“实用性阅读与交流”任务群中互动性较强的社会交往类文本。本课以“秦王逐客”为大背景,纵观全文,李斯高超的“游说”艺术成为结构文章的一大亮点,其严谨的“游说”逻辑、精美的“游说”语言为自己,也为众多有才之士争得了一席安身立命之地。基于以上对文本的定位和理解,我将《谏逐客书》的教学重点放在李斯的“游说”策略上。
本篇课文共花了三课时,主要设计了三个板块任务。
任务一(预习):①课前给出表格填空,包括写作原因与写作对象、社会事件、现象或问题、观点或行为、写作目的几个方面。②完后《学案》字词,阅读作者资料,自行梳理全文。本任务中表格填写学生完成的质量不高,要么敷衍,要么答不到点上,根本原因还是对文本理解的不够充分,《学案》资料没有认真看。
任务二:课堂讲解字词,梳理全文。本版块比较常规,基本是字字落实、逐句翻译,学生回答为主,老师补充为辅。但本环节耗时很长,比较枯燥,由于时间问题,后面的字词基本是老师讲,学生听。在以后文言文中,想做如下改进:学生提出难点字词——学生间讨论解答——师补充讲解,争取一课时解决字词问题。
任务三:分析李斯的“游说”策略。思考这篇奏疏是如何做到实用的?首先,围绕这个中心任务,我让学生填写思维导图,梳理文章的说理结构;其次在结合
写作背景、上疏对象、个人的身份、奏疏的文采(语言特点)方面课堂分享交流自己的看法。这部分内容学生比较感兴趣,但是回答的不够深入,在写作背景方面只回答到表面的郑国修渠一事给秦国宗室贵族提供了谗言机会,致使秦王逐客,没有看到当时的秦国策略调整,这点我在课堂引导的也不太充分。另外,在分析李斯的说理艺术时,个别学生能联想到《烛之武退秦师》一课,但是还是浮于表面的套话比较多,这点还需要多多引导学生结合文本句子去分析。最后,我留下一个问题:李斯写这封信,有人认为是为了实现自己的政治抱负,有人认为是为了保护自己。你怎么看?遗憾的是,这个问题当时没有以作业的形式进行反馈,后期复习时,想让学生以小短文的形式写好补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