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网登录
您好,超级管理员! 进入后台
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教师发展>>卓越教师修炼营>>陆军工作室>>文章内容
不忘初心,砥砺前行
常州市拔尖创新人才重点项目《生物学创新实验活动研究》阶段汇报
发布时间:2022-05-04   点击:   来源:原创   录入者:那艳涛

  4月29日,常州市戚墅堰高级中学(省常中分校)生物教研组在图书馆三楼活动室举行了常州市拔尖创新人才重点项目《生物学创新实验活动研究》阶段活动汇报。活动由教研组长陆军老师主持,任惠宇副校长和生物组教师参与活动。

  活动开始由每位老师就本年级实施的小项目进行阶段汇报。高一生物组从实际教学出发,开展“性状分离比模拟实验”和减数分裂实验,展示了实验教学在生物课堂中的应用,以此来吸引学生学习生物的乐趣。老师们利用研究性学习活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例如张秀坤老师以高一研究性学习为平台,向大家展示了两个班级学生的活动报告《探究不同温度对种子发芽率及株高生长的影响》以及《不同湿度土壤中微生物的种类及数量的初步统计分析》,两个实验思路清楚,结构严谨,极大地培养了学生的实验动手操作能力及创新思维。高二生物组把实验探究从课内延伸到课外,开展《调查土壤中物种丰富度》以及“生态缸制作”,引领学生成长。老师、学生从课堂教学得到启发,把学生带到实验室,探究稀释涂布平板的最佳菌液浓度,以此解决课内问题。桑秀梅老师从厨房常见香辛料如葱姜蒜,来探究这些香辛料的提取物在何种条件下具有杀菌的功能,实验贴合生活实际,引起学生极大的探究乐趣。高三生物组在中国高考评价体系的指引下,利用科学前沿技术对“绿叶中色素提取和分离实验”“酶的高效性”进行改进和开发,设计新颖,创新意识强。选取不同的蔬菜绿叶,利用不同的提取方式,探究不同材料和温度条件下蔬菜绿叶中含有色素的差异。在实验的结果分析环节,由学生设计表格记录不同的实验结果,提升了学生的实验设计能力和分析能力。那艳涛老师的“基因工程双酶切实验”从基因工程的实际操作入手,惟妙惟肖,把学生置于真实的实验情景中,来具体体验基因工程中涉及到的引物设计、酶切、连接、转化、PCR、电泳等实验过程,激发了学生的求知欲和学习热情,为高三教学探索一条新路。靳玥老师虽然因为疫情在家,但录制了精心准备的视频来阐述“模拟实验课堂教学”在实践中的应用成果,研究数据详实,结果令人信服。

  其次,陆军老师介绍本项目的阶段建设计划和具体实施路径。经过一段时间的项目研究,借助生物学实验活动和前沿科技,基于各年级生物学实验教学和活动,着力在普通高中国家课程的基础上创新生物学实验活动,形成校本特色的创新实验活动体系,培养具有科学能力、工匠精神和社会责任方向的具有特定专长的拔尖创新人才。目前具体的任务就是要开发支持拔尖创新人才培养的生物专项实验课程,同时搭建适应拔尖创新人才培养的实验教学实施路径。后期教研组要常规实验课程制度化,借助网络平台进行管理。重点关注学生项目团队的选拔与组建,阶段分项小目标,学期公开课、校本课程纲要的制定等方面继续深入推进项目实施。

  最后,任校长对此次阶段汇报给予了高度的赞赏和肯定。汇报内容一次比一次精彩,收获一次比一次大。他强调以拔尖创新人才项目——生物学创新实验活动为抓手,促进学生、教师、教研组共同发展。在项目推进过程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求知欲,拓展学习的知识面和动手能力、科学能力,为国家培养人才。对于教师发展来说,实验教学更是一个重要的发展平台。实验课不能光说不做,一定要落实到平时的课堂教学中去。做实验要强调学生参与,不能自己做,学生看。我们教师的公开课如果是实验课,如果能在实验室进行那本身就是一个亮点。同时要重视学习资料及成果的积累。在教研组层面,项目实施是教研组发展的一个重要抓手。借助项目研究,使教研组形成特色、形成品牌。组内校本课程开发,研究性学习、竞赛辅导有了明确的实施对象和路径,特别是在目前学情之下生物竞赛可以首先有所突破。任校长寄语全体生物组教师再接再厉,以本次项目汇报为新的起点,进一步扎实推进项目实施,助力学生成长,不断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提高学生的科学能力、工匠精神,培养其社会责任感,并推动教师专业发展,形成教研组发展的特色品牌。

(文/ 张秀坤  陆军    审核/ 陆军)

关闭窗口
打印文档
附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