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网登录
您好,超级管理员! 进入后台
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教育科研>>教学反思>>生物>>文章内容
高一生物 靳玥 教学反思(4)
发布时间:2022-05-07   点击:   来源:原创   录入者:桑秀梅

《DNA的结构》教学反思

高一生物组 靳玥

上课时,经常会遇到这样的经历,有些设计在课前总认为是有效的,但通过课堂实践之后,发现根本达不到预期的效果,甚至是无效的。这节课本来预计一节课来完成教学内容的,但是实际上一节课只完成了一半,第二节课才算真正的完成。我想表达的太多,柔和在一起,结果都没有讲清楚。我认真反思这一节教学,认为存在以下许多严重问题:

一.教学目标上

没有关注学情,没有清晰的教学目标指引。凭借经验,思路和逻辑不清晰。

二.教学方法上

1.课堂过度依赖课件,受课件内容牵制,板书不够,导致学生记录太少。

2.设问没有引起学生主动思考和参与,我个人的独白太多,一个人的课堂。

3.本想借助科学史来激发兴趣和思维训练,但是对于要叙述的故事不熟练,需要提炼的语言和问题不好,导致效果很差。一直最想做好地事“激发学生学习生物的兴趣,保持这种动力”没有在这节课落实,反而起到了反作用。

4.学生的动手活动没有

 “少独白、多给学生思考的空间”是具有优势的。现在看来,如果这节课要讲好故事,利用好科学史达到思维训练,关注学科交叉,则需要两个课时来完成,一个课时讲故事,认识结构特点。一个课时针对结构分析,以及相应地练习。我上面所提的几个问题应该建立在已经认识结构的基础上去拔高和思考,过早提出造成认知障碍,效果不好。不同的班级,学生的认识能力确有差异,对于非物化生班级,完全按照教材思路顺序简单易懂,效果反而更好。

标新立异不一定是高效课堂,按照教材的常规教学,搞好基础,一样是有效高质量的教学。


关闭窗口
打印文档
附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