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谏太宗十思疏》《答司马谏议书》联读教学反思
理性的声音需要理性的表达,不仅要感受士子的责任担当,还要鉴赏思辨类文章的特色。这两篇文章在论证思路和方法上,存在可比较之处,故进行比较阅读。但基于学生学情及文言需要,必须要进行字词梳理。两篇文言计划课时5课时,3课时文言字词梳理,2课时内容疏通,但实际教学用了6个课时,字词梳理多用了1课时,文意的疏通2课时。
两篇课文的教学大致思路:在字词梳理的过程中,在PPT展示文言段落,先让学生翻译重点字词及语段,然后教师补充。在内容设计上,主要围绕三个问题:
1.试分析这两篇文章如何体现说理严谨的?请选择一篇为其绘制思维导图,试分析。
2.哪些句子让你感受到理足气盛?试着读一读,并说一说为什么。
3.我们可以从哪些角度比较这两篇文章的相异?
从课堂呈现结果,有几个问题:
1.字词梳理速度较慢。让学生翻译的时候,很多学生站起来思考许久,翻译得面目全非亦有。整个字词梳理效率较低。
2.思维导图绘制敷衍。
3.论证思路叙述较凌乱。只想“一言以蔽之”。
4.试分析哪些论证让你感觉“理足气盛”并说明理由。理由说服不够有说服力。
5.比较异同,学生想不到语言特点和人物形象。而且思考的时候没有头绪。
针对上述状况,可以做如下改进:
1.字词梳理做一份学案。让学生先以作业的形式自行解决重要字词,然后再串讲。这样在一定程度上也可避免字词串讲的时候一不小心摄入一些内容的讲解,与后面所讲内容重复。
2.在论证思路上,可在串讲字词之后,让他们先针对某一段先细致划分到句,进行分析。必要的情况下,以书面的形式呈现,可能印象更加深刻。
3.在讨论的环节中,很多学生并非真讨论。为杜绝此种现象,让他们把讨论的点记在纸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