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祝福》教学反思
《祝福》是鲁迅的经典小说作品,文章叙事精妙,语言精炼,意蕴丰厚,是学生感兴趣,并且愿意耐心鉴赏的一篇小说。
从教学内容上看:其一,这篇小说运用了倒叙的叙述方式,以第一人称“我”为主要叙述人,贯穿始终,同时兼用鲁镇其他人的第三人称视角,如卫老婆婆、短工等人转述祥林嫂的故事;其二,文中人物形象特征具有群像特征,如祥林嫂代表了广大受封建社会压迫的劳动妇女,“我”代表了受进步思想启蒙的小资产阶级知识分子,鲁四叔代表了封建家族专制冷酷的大家长,柳妈等其他鲁镇的人们代表了同样受封建社会毒害的善良却愚昧的底层劳动人民;其三,文章细节满满,每处细节都值得仔细品味与剖析,且带有鲁迅语言犀利冷峻的明显特征;其四,小说把祥林嫂的死放在一片欢乐祥和的祝福景象中,既是一种讽刺和无奈,又表达了深沉的悲哀,情感复杂。
基于以上教学内容,我设计三课时完成教学:第一课时让学生起来讲述祥林嫂的故事,有的学生从“我”的视角讲述,有的学生以第三人称讲述,由此引出文章记叙上的特色:倒叙和视角(有限视角、全知视角),由祥林嫂的一生聚焦到她的外貌变化,再记者聚焦到她的眼睛变化,从而分析祥林嫂的人物形象特点;第二课时探究一个主题:谁害死了祥林嫂?可以是鲁四叔、鲁四婶,也可以是柳妈、婆婆等其他的人,主要请学生分析,再加以总结;第三课时也探究一个主问题:鲁迅为什么安排祥林嫂在祝福中死去?这里涉及祝福所代表的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涉及作品的主旨和写作目的,也主要由学生来分析,教师加以总结。
从教学效果来看,学生因为前几周上文言文和做试卷,已经很久没有探讨过小说这种篇目的问题了,所以兴趣还是有的,课堂氛围相对活跃不少。只是学生对于问题的分析,逻辑性不强,有很多胡说八道的现象,不够严肃,还需要多引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