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教头风雪山神庙》
教学反思
高一语文组 管芹
《林教头风雪山神庙》是一篇老课文,在新课改的大前提下,采取怎样的教学形式,以什么方式切入,怎样引起学生兴趣,是需要动脑经解决的问题。之前教学小说时,我经常从理情节、析人物、抓环境这几个方面入手。但是这篇小说,从我所教学的学校的高一年级学生的认知水平来看,理清小说的情节是非常容易做到的,同时《水浒传》中英雄好汉的故事和它所表现的主题“官逼民反”又是为大多数学生在初中就已经熟知的。相反,小说中的一些细节描写倒是学生们容易忽略的。因此,我把通过找出文中的“巧合”来感受情节的设计精妙,以及通过分析人物的语言细节描写和行为细节描写来掌握人物性格,这两方面作为解读这篇课文的教学重点和难点。
我以“无巧不成书”为引子,让学生找出文中的巧合。这个设计学生很感兴趣,回答也很积极,学生互相讨论,找出了以下几个“巧合”:林冲羽曾经救助
过的店小二正好相遇;官差正好的东京口音,正好在密谋时被同为京东人的店小二听到;三人正好的低着头走出去后,林冲走进店,正好擦肩而过;买酒途中,正好看到古庙;房屋塌的时候正好林冲去买酒;风雪很大,古庙后正好有个大石头可以抵住门;这个石头的重量正好是林冲能搬动,而那三人挪不动……这些“巧合”都是作者的精心设计,值得细细品味。
此外,关于林冲这一人物形象,我主要是分场景、分组进行的分析的,李小二店中的林冲(第一组),天王堂里的林冲(第二组),草料场里的林冲(第三组),古庙里的林冲(第四组)。要求结合动作、语言、心理等描写来刻画人物。
总体来说,这节课,我更多的通过设计活动让学生去思考去参与,自我感觉挺好的,不足之处在于本文的环境描写涉及的不多,本文的时代意义还是值得我再深度思考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