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别康桥》教学反思
高二语文组 范玉彬
在本课的教学中,我想主要是通过诵读的方式,加多媒体辅助手段,提供大量与《再别康桥》有关的信息,突出重点,突破难点,完成教学。并总结了以下心得。
一是创设情景,诱导思维,激发兴趣。我在导入课文和介绍徐志摩时,通过播放歌曲《再别康桥》,附上剑桥的风景图片,紧接着出示3张徐志摩的照片和播放《海上名人录--才情徐志摩》视频和情景模拟,拉近了学生与语文的距离,逐层推进,让学生在这样的氛围中激发学习《再别康桥》的兴趣。
二是巧妙设计有梯度的问题,体现分层教学。本课的提问设计层层递进,逐级攀登,让学生完成教学任务。在讲述意象和意境时,设置的问题是有浅入深。如初读诗歌,回答读出了什么样的情感及“康桥”对诗人而言意味着什么?再读诗歌,则是回答这首诗歌的意象有哪些?并小组讨论,这些意象都浸染了诗人怎样的情思呢?
三是自主探究与小组竞赛相结合。自主学习是课堂上比较常用的方法,而且是学生学习很有效的方法,但现在社会更强调团队合作,所以我设计学生协作讨论这个环节,希望增强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以期达到较为理想的教学效果。
四是注重诵读的学习方法指导。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现代教育更重视培养学生的自我发展能力,这就要求教师不仅要教学生“学会”,而且还要教学生“会学”。要用各种方法教会学生“怎样学”,“制衡”及评价的方法。诵读的过程能让学生更真切的感受诗歌语言的魅力,加深对诗歌的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