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种群基因组成的变化》教学反思
生物组 靳玥
本节内容是现代生物进化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内容较为抽象,学生理解难度较大,内容解读语言表达能力要求较高。但是,通过巧妙的教学设计,精到的教学过程,高效的学生活动,很好地完成了教学任务,收到了良好的教学效果,将反思如下:
一、教什么比怎么教更重要
1.种群和种群基因库
基因频率和基因型频率的计算是本小节难点,讲得时候每每无从下手,因为小概念比较多,不知道该讲到哪个程度,也不知道该如何讲才能让学生更好的理解,每次上课都是兴致勃勃去上课,结果因为课堂时长问题草草收尾,难点内容讲了个开头就结束了。今天将种群,基因频率基因型频率的概念略讲,将重心放在频率计算和规律总结上,引导学生通过处理数据一步步得出结论。这样的处理方式给了我很多启发,我们上课的内容应该是学生不会通过我们的教学可以学会的要点内容,一些简单或者非常晦涩难懂的小概念其实没必要再剖析怎么来的。
2.种群基因频率的变化
可遗传变异提供生物进化的原材料,本处处理的非常干净利落,可遗传变异的分类,各个变异类型如何提供进化的原材料。言简意赅的讲述了各个变异类型如何影响基因频率。对于自然选择决定进化方向这一内容,继续使用桦尺蛾的例子,让学生分析从1850-2005年桦尺蛾的基因频率的变化,总结出环境对基因频率的影响。在本节内容处理时设计了一系列问题,学生在回答问题,思考,小组讨论后很自然的得出结论。
3.教学内容贯穿对学生学科素养的培养
二、优秀教师需要扎实的基本功
1.教态自然,普通话标准,课上的每句话都精心打磨没有一句废话,过渡语自然,内容衔接流畅。
2.课堂环节完整,学习目标,内容,小结,课堂练习环环相扣。
3.板书设计
4.对教材的处理,难点内容深入浅出,要把课讲得易懂。
通过本次教学我发现了自己很多需要改进的地方,在以后的教学中我会更加认真的去备课,磨课,反思,争取早日成长为一名优秀教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