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色素提取与分离》教学反思
高三生物组 李锦飞
本节课内容针是高考生物的高频考点,有关色素提取的内容在考试当中主要以选择的某个选项或者填空的一个空的形式出现。在高一的学习过程当中,学生曾经做过这个实验,印象相对效深刻。由于经历了高二期间一年的选择性必修学习,导致学生对于一些细节遗忘的比较多,根据记忆曲线的一般规律,需要在本节课的教学当中帮助学生进行适当的巩固。
本节课内容,以问题“选择什么样的材料进行色素提取?”、“为什么要剪去叶脉?”“选择韭黄进行色素提取是否可行?”进行展开,帮助学生进行相关回忆的同时,联系生活实际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依次展开色素提取分离的步骤,同时利用谐音法帮助学生记忆色素带的有关知识及其相关颜色。根据新旧教材的区别,补充色素的分布,功能(吸收,传递,转换)等有关知识,本以为通过这样的方式,能够达到预期的教学成果。
课后发现部分学生对这个过程还是很陌生,应该给学生看有关视频,让他们更加直观的了解有关知识及操作。此外,实验的设计步骤和实验的现象及结论的考察非常重要,所以应该设计让学生自己设计实验思路,控制变量,这样就是遵循了《新课程标准》的理念,也能够促进学生生物科学素养的发展。所以在新课程的改革中,就要求我们、合理安排教学进度,不但要把实验时间还给学生,同时还要加强对学生的实验教学。把演示实验变成学生实验,提高动手能力。实验课的教学不仅能够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的能力,同时还能培养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提高创新能力。
在新课程改革下的实验教学可以采用让学生自主探究,合作互动的教学模式,通过精心设计教学程序,为学生创设于实验内容密切相关的学习情境,让学生在创设的学习情境中去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去补充实验所必需的认知和操作经验,并在实验过程中培养自主探究意识、科学思维方法、严谨科学态度和创新实践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