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网登录
您好,超级管理员! 进入后台
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教育科研>>教学反思>>数学>>文章内容
高一数学组 强清芬 教学反思(9)
发布时间:2022-09-30   点击:   来源:原创   录入者:吴嘉硕

《基本不等式(1)》教学反思

高一数学组  强清芬

《基本不等式》这一节内容主要分为两部分,一是基本不等式的发现与证明,理解基本不等式的内容、结构、以及等号成立的条件;二是利用基本不等式处理最值问题,并深入理解基本不等式。

在第一课时中,通过设置“天平”的情境,引出算术平均数和几何平均数,由此比较大小。学生很容易想到通过特殊值来进行猜想,于是,借助GGB进行了一系列的代数运算后发现两者的大小关系;当然,还可以通过几何图形来直观比较两者大小。就此,得出一个不等式:两个正数的几何平均数不大于它们的算术平均数。但如何进行严密逻辑的证明呢?学生最容易想到的是“作差法”,在上节课中已经详细讲过。还有不少同学有“分析法”的思路,但是书写过程不严谨,于是在本节课中又详细讲解了分析法(执果索因)和综合法(由因导果)。在证明了该不等式之后,引导学生继续思考:(1)是否仅在两正数情况下成立,其他情况是否满足?(2)等号何时成立?从而逐步完善不等式,深入了解基本不等式。

在得到基本不等式的基础上,通过变形得到两个重要不等式,由学生来讲述证明方法,可以通过作差法、分析法、综合法,也可以直接应用基本不等式,这就要求学生能理解基本不等式的结构特征,即其本质。

书上例1中的两题证明也是本节课练习的重点,题1直接应用基本不等式,帮助学生掌握——适用对象:正数,不等关系,以及等号成立条件。而这也是第二课时中利用基本不等式求最值的“引子”。题2需要应用两次基本不等式,那么必须强调两次等号成立的条件需同时成立。

基本不等式的学习对于学生来说尚且陌生,后续教学过程中需逐步强化引导。


关闭窗口
打印文档
附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