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网登录
您好,超级管理员! 进入后台
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教育科研>>教学反思>>语文>>文章内容
高二语文组 李静 教学反思(10)
高二语文组 李静 教学反思(10)
发布时间:2022-10-15   点击:   来源:原创   录入者:张雪婷

《大卫科波菲尔》(节选)教学反思

这节课以成长为线索,以“你愿意和米考伯一起生活?”为突破口,带着学生研读了大卫的成长感悟。以“成长”为线索和切入点。教学目标是为了落实人物形象分析,叙事视角,对社会视角批判,表现英国社会风貌,问题“你愿意和米考伯一起生活吗?”指向米考伯夫妇形象,问题“大卫的态度和你一样吗”指向小大卫没有选择,有态度的原因,处境和社会风貌。是抓住了“立德树人”的要求,让学生以主人公身份代入角色,讲“成长”这个话题,切入点是可以的;教学环节有条不紊,学生发言可圈可点;预设达到了要求。

教学设计和环节没有问题,文本的深层次解读不够深入,对米考伯人物解读有偏差。奇特而平等的友谊:奇特:十岁的小大卫和米考伯夫妇交朋友,年龄相差悬殊。在生存环境中的对话。一条线解读文本是可以的,但是不能放弃文本最重要的部分。其实这篇文章在原点阅读上还可以加一点力度。“我”的有限视角,《红楼梦》中有很多例子,这篇文章力图通过“我”的眼睛展示社会风貌,但还可以再细一点,大卫的处境其实是很不理想的,值得挖掘,还要加强,这是其一;其二,对于米考伯夫妇的细节再深入一些,品味人物特征;其三,如果能有生成的东西可能更好一些,如第四十段,米考伯夫妇拒绝小大卫馈赠,对人物刻画,优良品质对小大卫的熏陶,能有更深度理解,深厚平等的友谊,学生展现成果。

其实上完课之后想想这个课其实还可以换一种设计,关于第一个问题其实可以通过画图来完成人物形象的目标,画图虽然形式有点老套,但是还是比较适合这个文本的,关于第二个目标其实是可以讲故事的,用作家大卫的视角复述童年的故事并表达自己当时的感受,这样目标可能就会清晰很多,不过这次公开课虽然不理想,但是收获还是很多。

 


关闭窗口
打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