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网登录
您好,超级管理员! 进入后台
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教育科研>>教学反思>>语文>>文章内容
高二语文组 张曼 教学反思(11)
高二语文组 张曼 教学反思(11)
发布时间:2022-11-03   点击:   来源:原创   录入者:张雪婷

大卫·科波菲尔教学反思

高二语文组·张曼

《大卫·科波菲尔》是狄更斯一部带有“自传”性质的作品,是作者的成长经历在大卫身上的一种投射。无论是大卫童年时的童工经历,还是文中的米考伯夫妇的存在,似乎都有狄更斯成长中的影子。所以,这篇课文我用了3个课时,主要围绕四个任务来解决:

1、假如人生可以选择!你是否愿意和米考伯夫妇生活在一起?(意图:分析米考伯夫妇人物形象、处境)

2、大卫的人生没有选择的机会!请结合课文具体内容,说说小大卫的人生遭遇了怎样的成长困境。(意图:通过小大卫“身心两伤”来体会小大卫的艰难处境)

3、小大卫遇到了米考伯夫妇!十岁的大卫和米考伯夫妇产生了感情,文中哪里可以看出?为什么会产生感情?(意图:分析底层人的惺惺相惜,相互取暖,人性之美)

4、小大卫生活在这样一个社会!文本中哪里体现出19世纪英国的社会风貌?(意图:通过分析环境的描写,了解文本背景,感受19世界英国资本主义对底层人民的剥削)

整个课时重在培养学生分析文本的能力,从文本中获取依据,落实对文本的学习,进而教师对此进行适当的材料补充,正确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但是呈现的状态有几点值得反思:

1、学生课下预习较为马虎。虽然已经布置带问题式的预习作业,但是很多学生的书上仍很干净。后面的预习作业可以直接以书写的方式写下来,强制进行,提高预习效果。

2、对于人物形象的概括,很多学生词汇匮乏,无法想到合适的词语进行概括,比如说米考伯“不是一个男人”“龌龊的男人”,这样的形象概括为数不少。后期的学习,还是想给他们背诵一些形象概括类的词语。

3对于身处困境、心处困境这个问题,文中的描述已经非常明显,但是很多学生却找不到,只是去找一些片面的句子来代替。这个是属于信息索取及分析的能力薄弱。存在这样的问题只能说学生的基础太差,在索取信息上就出现了问题。想改变这样的现状不是一时的功夫就可以,只能说,下次再将问题指示更加明确一点吧。

 


关闭窗口
打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