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疫学的应用》教学反思
高二生物组 张敏敏
一、 教材分析
本节为人教版(2019)选择性必修1第4章第4节内容。课程标准与本节相对应的要求是:结合个人免疫接种的经历,探讨免疫制剂的作用;讨论器官移植与组织相容性抗原的关系,并探讨干细胞移植的价值,以此确定教目标为三大块内容: 1.免疫预防;2.免疫诊断;3.免疫治疗
二、 教学过程
1.免疫预防中主要突出疫苗是预防传染病的最有效武器,呼吁大家打疫苗
根据课标要求以及上课设计确定几个需要讲清楚的问题:
1) 通过情境学生总结疫苗是什么?然后给出疫苗的生物学概念,情境选择上要有针对性,针对自己想要让学生从中获得的信息,且此信息引出下文。教学过程中的情境最好有承上启下的作用。
2) 疫苗的作用是什么?那么根据其作用机理可推知疫苗的类型有哪些?以及每一种疫苗的实质是什么?
3) 举出实例:让学生根据疫苗的各种信息来设计“社会热点+高考热点的新冠病毒的疫苗”
4) 根据自己的设计可知重难点问题“疫苗必须包括一个完整的病原体吗?”
2.免疫诊断
1)举出实例:a.结合上节课中的艾滋病的检测方法,这样检测方法的原理是什么?b.在学生接受该原理后引入新冠病毒除了有核酸检测外还有抗原抗体等检测方法。c.ABO血型系统的检测。
2)以后的课堂中,讲解完一个知识点一定要有一道综合题来做练习。
3.免疫治疗
1)这一点涉及到“疫苗”概念的宽泛性,有人工主动免疫(患病之前打,实质是抗原)和人工被动免疫(患病之后打,比如说狂犬病毒疫苗,主要是起治疗的作用,实质是抗体
2)关于疫苗是否可以口服的问题,举例即可,让学生记下来,记在课本上,之后每一次考试都看书即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