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网登录
您好,超级管理员! 进入后台
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教育科研>>教学反思>>语文>>文章内容
高二语文组 张曼 教学反思(12)
高二语文组 张曼 教学反思(12)
发布时间:2022-11-19   点击:   来源:原创   录入者:张雪婷

老人与海教学反思

高二语文组·张曼

“一个人可以被毁灭,但不能被打败。”这句激励无数人的话语,出自于美国作家·海明威的《老人与海》。小时展现的是老人与鲨鱼搏斗的五个回合,也是人与自然之间一场惊心动魄的搏斗。而作为作者的海明威更是以“冰山理论”闻名于文坛。所以,在这篇《老人与海》的节选中,冰山理论是如何体现的,我主要围绕“冰山理论”(1/8是文学作品中的文字、形象;7/8是文学作品中的情感与思想)展开教学设计。这篇课文我用了3个课时,主要围绕两个任务来解决:

1、鉴赏老人形象(冰山理论1/8):

(1)老人与鲨鱼接二连三进行搏斗,老人状况如何?鲨鱼又怎样的?为什么这样写?

(2)五次过招,杀死数鲨,活着归来,老人凭借什么?(形象——硬汉形象)

(3)小说虽然塑造了一个硬汉形象,但老人在文中却有很多对圣地亚哥的描写,请分析其作用。

(4) 老人实现了他的愿望,捕到了鱼,但是,尽管他费尽力气,勇敢搏斗,但是最终的结局,得到的却是一副残骸。有人说,老人成功了;有人说,老人失败了,你认为老人到底是失败还是成功?一个胜利的失败者一个失败了的英雄

2、深入文本(冰山理论7/8

     从意象运用、语言风格两个方面任选其一,分析“冰山理论”在本小说中的体现及其效果。

 

从整个课程下来,学生的积极性还可以。尤其在第一个环节中,学生的参与度比较好,可能是文本表面较为简单。本次还在人物形象分析上,刻意强调用词语呈现,并以接龙的形式来概括老人的形象,整体上情况较好,概括较为全面,且用词语概括的意识有所增强。

此外,在第二个环节,不知道是学生借鉴参考资料的缘故,学生能够较为准确地理解老人、大海、大马丁鱼、鲨鱼的意象。不过,有个别学生存在过渡解读的嫌疑。比如说对“大海”理解成资本主义社会、“老人”理解成“受压迫、剥削的底层群众”、“鲨鱼”理解成“资本主义”、“大马丁鱼”理解成“剥削的物品”。对这种情况还是需要引导学生多从写作背景着手,结合作者的时代背景来理解作品的思想。

 


关闭窗口
打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