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态系统中的能量流动》由生态系统能量流动的概念、能量流动的过程、能量流动的特点、能量流动的意义三部分内容构成。其中能量流动的过程和意义是本节课的重点,而能量流动的特点及形成的原因则是本节课的难点。本节课在本章内容中起到了承上启下的作用,在高考大纲中,本节课对学生的要求是掌握应用,是历年来高点的重要考点,又与当今社会可持续发展密切相关。
在高中物理学中,学生们已经学习了热能,动能,机械能等各种形式的能量以及能量守恒定律;在高中化学中,学生们已经掌握了有机物本身是储存化学能的,在高中生物学中,我们之前已经学习了能量代谢,ATP,光合作用,呼吸作用等,这些是学习本节课的基础。
运用能量流动的多媒体课件,以草原生态系统为背景,以兔食草,鹰食兔的过程为核心问题,引导学生层层探究,形象地演示相邻两个营养级之间的能量流动关系,使学生直观形象地理解一个营养级的能量来源和去向,进而掌握能量流动的特点。
在能量流动过程的教学中实际已经渗透了能量流动的特点,因此引导学生自己探究得出能量流动的特点,再运用实际的例子(赛达伯格湖的能量流动过程),通过分组讨论、教师引导启发等教学手段,并在其间贯穿生活实际中的例子,加深学生对“能量流动的特点”的理解。
本节课遇到的最大困难是:教材一看就明白,真正理解和应用却困难。若在课堂上照本宣科,学生既掌握不了知识,也会觉得很乏味。我采用探究式教学,以草原生态系统为核心内容,通过层层递进的问题重点探究了兔食草,鹰食兔的过程,通过师生共同探索,共同研究的过程。让学生明确能量流动的起点和数量以及途径,进而得出能量流动的特点。然后给出能量流动的实例,创造情景让学生提出问题,积极探索找出答案,进一步理解能量流动的特点。其教学流程为:创造情景---提出问题----自主探索-----总结发现。
如此在课堂上带着任务去学习,通过学生的互相讨论,学生的思维被充分地调动起来,主动参与学习,成为学习的主人。从而使复杂性的内容演变成简单易懂的内容。并通过多媒体课件,最大限度地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和创造性,使学生的思维能力,阅读理解能力和观察能力都有了很大提高,适当的总结,也使他们对知识有了更深更全面的认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