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包身工》教学反思
高二语文组 王倩
寒假前,给同学们播放了《中国奇谭》,同学们都表现出极大的兴趣,因此用第一集《小妖怪的夏天》导入,小猪妖的经历引起了广大年轻人的共鸣,小猪妖在大王洞里做底层员工,跑腿打杂还被各种打压、蹂躏,这不就是当代“社畜”“打工人”的生活吗?用“打工人”引出“包身工”,吐槽归吐槽,打工人不甘心躺平,是为了给自己创造幸福,实现自我价值。而上个世纪二三十年代的包身工们。她们的命运却悲惨得多。
课堂设计方面,我分为“走进包身工”“走进包身工制度”和“报告文学特点”三部分并结合社会热点事件。通过为包身工们制作一张《包身工一天作息时间表》,从衣、食、住、行、做工五个方面概述包身工的生活,并通过分析对包身工们的不同称谓,了解其他人对包身工们的态度,理解“包身工”们的悲惨命运,与她们共情。接着通过分析包身工们的来历等了解罪恶的包身工制度。
《包身工》是一篇优秀的报告文学作品,夏衍在回顾创作经历时曾经这样说过:“我写的时候力求真实,一点也没有虚构和夸张。她们的劳动强度,她们的劳动和生活条件,当时的工资制度,我都尽可能地作了实事求是的调查。”在行文中,作者综合运用小说、散文乃至戏剧、电影的一些富有表现力的艺术手法,向读者叙述包身工的悲惨遭遇及帝国主义、国内封建势力的种种罪恶。但是在叙述的关节处,作者常常直抒胸臆,将自身的深切感受、强烈爱憎伴随着对事实的记叙抒发出来,表现出了客观叙述和主观评判的完美融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