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据与结构》教学反思
技术组 高飞
这一课时内容取自于信息技术必修一第三章《数据与结构》中,其中我挑出以下两个重点作为反思主体,一方面课堂中的学习情景该如何导入?另一方面是对于项目化教学中如何提升学生专注度积极性为导向?在课堂教学反馈的基础上进行重新提炼,力求再今后的课时中有修改和进步:
一、课堂中的学习情景该如何导入?
这节课以学生感兴趣的社团管理为例,让学生以教务员老师的身份代入到问题的情境中去,一起使用三种不同方式来解决问题。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产生体验和对比,激发起学生强烈的学习欲望,从而积极主动地投入到新知的学习中。
在学习过程中,学生扮演思考者和执行者,与其他同伴共同探究,在做中学,形成观点并具化为解决方案。教师的职责更在于营造良好的学习环境,保证问题是真实的、任务是多样的、评价是客观的。在学案的项目任务中,学生通过自练自解到自析自悟,一定程度地实现了对学习者与生俱来的自学能力的解放、培养和提升。学生在自主学习上的表现超出预期。他们将学习对象“数据库”与生活中的实例对应,如:游戏中的等级、属性;手机电话簿中姓名、电话、头像;超市收银机的小票清单等,理解直观透彻。
二、项目化教学中如何提升学生专注度积极性?
以学案为项目任务书,学生开展自主学习,教师引导其发现并提出问题,开展讨论,制定并修改完善解决方案。这一过程针对项目式教学的特点,调整了教与学的关系,实现了学习者的认知自由、自我管理和自我激励。以学习为中心,基于问题的项目式教学能够同时较好地激发学习行为参与者的学习动机。学生将学习行为焦点置于自己发现并提出的问题上,在拥有更多学习选择的基础上提升了学生学习的专注度和投入度。学生能够提出有质量的问题,既是其自身思考后的洞察力的体现,也是深度学习发生的征兆。通过回答、讨论、实践和反思,在逐步形成并完善解决方案的同时,学生的角色是问题的发现者和研究员,而教师的角色更倾向于是学习活动的观察员和促进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