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继续推进“十四五”规划省级重点课题和省第十四期教研课题研讨活动,3月29日下午,常州市联盟校赵洁名师工作室第三次研修活动在常州市第五中学正式开展,本次活动的主题为“高中语文学习任务群教学视野下的学习设计”。常州市教科院高中语文教研员周於老师全程指导。课题组成员、联盟校赵洁工作室成员、赵洁校名师工作室成员参与活动。
本次活动共开设四节公开课,课题均为卡夫卡的《变形记(节选)》,四节课包括两节录播课和两节现场课。3月28日,工作室成员下载并观摩戚墅堰高级中学王玉静老师和新桥高级中学陈佳明老师的两节录播课。3月29日,工作室成员观摩常州市第五中学雷欢老师和常州市戚墅堰高级中学陈彦如老师的现场课。
在开课前,四位老师根据活动主题和不同学习方式,先进行线上交流和探讨,再与工作室小组成员分组研究,在课标要求和教材基础上把握教学目标和教学重难点,进行课堂教学设计。四节课求同存异,各有侧重,各有亮点,呈现了典型的同题异构分析课例。
王玉静老师采取主问题式的学习方式,抓住“《变形记》中每个人都处在一种人生困境中,卡夫卡这样设计的目的是什么”这一主问题,有层次地带领学生展开探究,课堂重点明确,即从心理描写、细节描写等角度解读人物的“变”与“不变”,并引导学生通过分析荒诞背后的真实生活探究“变形”的深层原因,使学生感悟小说所揭示的现代人的生存困境。整节课重难点突出,教学环节流畅清晰。
陈佳明老师的课采取读写结合的方式,重点探讨《变形记》的叙事特点和表现艺术,指导学生运用小说的叙事艺术,虚构一个“变形”的故事片段。整节课通过阅读和分析使学生体会到小说的技法和感情,学生在创作的过程中运用技巧、培养感情,使阅读和写作相互促进、相互提升。
雷欢老师的课着重探究,培养学生的阅读探究能力,从个体的自我异化、人与人关系的变化、异化的悲剧性结局三个角度探究卡夫卡小说荒诞不经中的真实批判。整节课扎实有序,体现出执教老师对课堂的高超把控能力。
陈彦如老师的课采取情景任务式教学设计,设计了“参与设计卡夫卡作品插画”这一情境,激发了学生的兴趣和情感体验,从而更好地体会了不同时空下卡夫卡的写作心态,也使学生开始深入思考现代人生存困境这一问题。
常州市教科院高中语文教研员周於老师结合课堂开设专题讲座。周老师指出,《变形记》是文学阅读作品,执教老师可以选择不同的教学形式,都应从课程标准的要求出发兼顾“感受形象、品味语言、体会情感”三个维度。他还提出,开展文学阅读和教学时,应该具备“独力阅读”“反刍作品”“聚焦读写实践”三个环节。
活动最后,工作室领衔人赵洁老师针对本次研修活动进行总结,并强调本次研讨活动的主题,是为了解决“以何种方式进入课堂”的问题,并鼓励大家继续展开深入思考。
活动结束后,各成员在线上对四位老师的公开课进行了点评,开课老师结合现场评课的反馈以及自己的思考完善了教案的修改并撰写了教学反思。
本次活动中,开课老师精心准备,工作室成员积极参与,专家提供引领和指导,助力成员们深化新理念,大家也将继续扬帆,获取长足进步。
撰稿:汪海飞 审核:赵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