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网登录
您好,超级管理员! 进入后台
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教育科研>>教学反思>>语文>>文章内容
高二语文组 张雪婷 教学反思(19)
高二语文组 张雪婷 教学反思(19)
发布时间:2023-04-04   点击:   来源:原创   录入者:张雪婷

《记念刘和珍君》教学反思

张雪婷

鲁迅的这篇文章,情感丰富而内敛,学生读起来还是存在困难的,所以这节课我设置了一个环节,让学生们把字面上不理解的地方圈画出来,课堂上互相解答和交流。

如:“我将深味这非人间的浓黑的悲凉;以我的最大哀痛显示于非人间,使它们快意于我的苦痛,就将这作为后死者的菲薄的祭品,奉献于逝者的灵前。”

“这是怎样的哀痛者和幸福者?”

“仅使留下淡红的血色和微漠的悲哀。”

以及“为什么描写刘和珍和杨德群死的情景要这么详细?”

“鲁迅为什么不赞同刘和珍的做法”等问题

这些问题是理解课文内容的关键,只有把这些语句的言外之意解读出来,才能更深刻地挖掘和体会鲁迅所表达的内涵和情感。

第一个环节花了整整一节课的时间,第二个环节也是一节课,课前,我让学生思考了一个问题:我发现文章多次提到               ,我的理解是             。并写在作业本上,课上交流。

学生发现的有“中华民国十五年三月二十五日”这个日期,“四十多个青年”这个数字,刘和珍的“常常微笑”,“真的猛士”“非人间”“淡红的血色”“有写一点东西的必要了”“实在无话可说”等。每个学生基本都能精准分析出鲁迅的愤怒、哀痛等情感,能感受鲁迅对执政府的讽刺和愤恨,对沉默民众的揭露和呼吁。在第三次执教这篇课文的经历中,我觉得这次是上得比较轻松且畅快的。


关闭窗口
打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