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内环境稳态及免疫》试题讲评教学反思
高二生物组 靳玥
今天上了一堂《内环境稳态及免疫》试题分析课,作为教师我是组织者,让学生进行分析解决问题,觉得这样的组织教学课堂效率较高,以后还可以多次进行这样的教学方式,下面就这堂课总结反思如下,以期以后不断改进。
1.教学设计程序
让学生在晚自修定时40分钟做题→及时批改→发下去订正→第二天组织课堂教学→学生认领试题分析→生生互动、生本互动、学生评价→师生互动→解决问题,达成共识。
2.教学过程(以解决问题归类)
(1)学生自己能熟练解决的问题
根据前段时间的理论复习,许多问题学生都能熟练分析解决,如血红蛋白不是在内环境中,内环境并不是细胞代谢的主要场所,内环境稳态需要3个以上的系统参与,记忆B细胞不能分泌抗体,乙酰胆碱受体蛋白既是受体又是离子通道蛋白,HIV在辅助性T细胞中寄生并复制式增殖等。
(2)需要学生适当补充的问题(生生互动和生本互动)
有些问题学生回答不够具体,需要学生通过教材知识进行补充。
例如,信息分子乙酰胆碱不是通过血液运输,通过组织间隙“组织液”;“只要人体自身的调节功能正常,人体的内环境就可以保持稳态”这句话是错误的,有同学帮助解释原因是“调节能力是有限度的”等。
胰岛素可以促进“氨基酸”(教材图中显示,不醒目的位置)物质运进细胞,学生通过教材解决的。
皮肤破损后,往往会引起局部炎症反应,形成局部肿胀,学生通过教材解决,同时,也解决了炎症反应的“痛觉”、“变红”、“局部体温升高”。
(3)需要教师补充解释的问题(师生互动)
有些问题学生解决不了,老师再进行适当的拓展和补充。由于学科教室可以直接上网,所以当场搜索有关的知识进行解决。
解释1:细胞外液(内环境)的组成
学生知道 “内环境仅由血浆、组织液、淋巴这三种细胞外液构成”是错误的,但解释不了,因为教材说的是“主要”。
我通过补充“脑脊液”,如下图所示,脑脊液为无色透明的液体,充满在各脑室、蛛网膜下腔和脊髓中央管内。脑脊液由脑室中的脉络丛产生,与血浆和淋巴液的性质相似,略带粘性。脑脊液属于细胞外液。
解释2:胰高血糖素和胰岛素的关系
选择试题中出现了“胰高血糖素分泌增加会促进胰岛素的分泌”,浙科版教材中没有这样的要求,试题中出现,学生可以用胰高血糖素分泌间接增加了血糖浓度来促进胰岛素的分泌来解释,无可厚非。
但我还是从科学的角度给学生说明了简单的道理,只有胰岛素可以抑制其它激素的分泌,目的是让学生了解“胰岛素是唯一降低血糖浓度的激素”,胰岛素分泌不足会带来糖尿病的后果。
解释3:HIV侵入人体后含量的变化情况
如何解释“HIV侵入人体后存在潜伏期”,学生知道的原因是人体有免疫功能,但具体的解释还不完整或理解不深刻,我再通过下列图片进行解释(新教材中已经有此图片),目的是让学生更深刻理解免疫过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