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5月20日下午,由学生发展处丁玲副主任面向高一(10)班全体同学开展了大思政系列课堂第十五讲——《青年信仰与民族命运》。
丁老师以李大钊一生对马克思主义的探索为线,以生动的故事贯穿课堂,条理清晰。首先,从李大钊探求挽救民主之良策?再到他从“拥袁”到“反袁”,从民主科学到宣传马列主义,最后相约中国共产党成立一系列事迹,层层递进引发同学们对自身信仰的思考。在课堂最后和同学们思辨“为何不惧牺牲”这一命题,让我们领会到“应将青年信仰与民族命运相结合”这一深刻主题。在革命故事的引导中,同学们不仅学习到了马克思主义思想,并且激发了对自身理想信念深刻的思考。
一个时代有一个时代的历史任务,一代青年有一代青年的使命担当。今天,我们比历史上任何时期都更接近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梦想。肩负历史重任,青年人更应不断激发奋斗精神、斗争精神,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指引下不断向前,用实际行动为青春梦增光、为中国梦添彩。
学生感想
“地球即成白首,吾人尚在青春,以吾人之青春,柔化地球之白首虽老犹未老也。”无论是李大钊的青年时期,还是我们的,青春之美不在于闲散快活,而在于满腔热血和一股冲劲,通过这节课我认识到:唯有先进思想、为时代奋斗,才不负韶华,青春无悔,每个时代的青年人都可能是时代的青年人。
——高一(10)班 万纤琪
大思政课上,从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发展和其对新中国成立的指导,足以看出马克思主义的先进性,以及中国热血青年男儿不畏流血牺牲的精神。警醒着我当代青年要始终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树立远大目标,并与理想信念结合,踏实奋斗,实事求是,以求自身及国家更长足的进步的发展。
——高一(10)邵智钰
“青年强则国强,青年兴则国兴”通过这次思政课,我有很深刻的感悟,李大钊坚定的信念和不惧牺牲的精神使我动容,我们出生在和平年代,更应当勇担责任,将理想信念与民族命运相结合,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用奋斗拼搏诠释无悔的青春,用责任担当激昂生命的力量。要始终牢记每个时代的青年人都可能是时代的青年人。
——高一(10)赵琪
关于青年信仰与民族命运。在思政课上老师带领着我们回到了旧中国,让我们知道有着这样一群青年人,为国家当时的腐败而担忧愤慨,于是为了拯救中国,求取知识并投身于大革命洪流中。李大钊先生也正是其中一位,他是人民熟知的一位中国共产主义运动先驱,我的心被他触动,他的一生几乎是只有一个理念:救中国。并且关切民生说出:为中华民族谋幸福一番话。在此影响下,我明白青年信仰与国家命运是紧紧相连的。因此我们青年人也应有大志,坚持理想,坚持真理。
——高一(10)姚诺涵
供稿:高一(10)班 杨乐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