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合作用》教学反思
高一生物组 李锦飞
植物叶的结构是植物进行光合作用、呼吸作用、蒸腾作用等重要生命活动的结构基础。叶片结构是一节以形态结构为主的课,学生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为以后学生对学习结构性知识做了方法和技能的准备,同时使学生初步形成结构与功能相适应的观点,进一步增强学生对光合作用过程的理解。
为实现教学目标,本节课我在教学中让学生从宏观上观察菠菜叶片的结构组成、用显微镜观察迎春叶横切和蚕豆下表皮的切片来认识叶片的微观结构,引导学生观察探究;探究叶片的结构特点与光合作用相适应的关系。在教学中以学生小组为单位观察叶片结构特点,分析讨论其功能,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提高动手能力,培养其自主分析和协作能力。在教学过程中,学生通过观察、自学、思考、讨论等方式,以及在教师适当的引导和讲解下,能总结出叶片的结构特点以及与光合作用相适应的.关系,并得出结论叶是光合作用的主要器官。再有,调动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同时也符合学生的认知水平。
本节课成功之处:让学生在观察探究中学会学习、自主学习、合作学习,充分体现了新课改理念。教学特色:学生根据观察导航先从宏观观察菠菜叶片的结构组成,再用显微镜从微观观察迎春叶片各部分组成的特点和蚕豆下表皮的细胞形态、排列状况,然后再结合自己观察到的结果讨论叶片的结构与其功能相适应的问题,宏观结构和微观结构达成一致,最后教师利用模型将叶片的结构特点以及叶片结构与光合作用相适应的关系进行归纳总结。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充分发挥学生主体性的理念指导下,以学生的认知水平为出发点,注重学生认知、理解和生成的过程。为学生的学习设计情景,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充分发挥学生的潜能,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本节课以观察叶片的结构为例,让学生先从宏观上亲自观察叶片的结构组成、再用显微镜观察叶片的永久切片和蚕豆叶下表皮来认识叶片的微观结构。从整体到部分,从宏观到微观,层层递进,最终认知叶片的各部分结构及其与光合作用的关系。
本节课存在的问题:有一小部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没有得到充分发挥,学生的总结能力比较欠缺;个别学生在使用显微镜观察时视野比较亮。影响了观察结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