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格考:必修二《经济与社会》复习教学反思
政治组 徐欢欢
复习要求:
1.打牢基础知识。
2.培养政治认同:能够运用所学的经济学知识,解释身边生活案例,弘扬劳动精神,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经济。
复习需要解决的问题:
一方面经济生活的知识,重难点内容较多。另一方面对于理科生来说需要转换视角多去观察生活,体悟知识。
反思解决措施:
学生通过课堂学习实现知识的获得和相关能力的提升,与其他学科相比,要彰显思想政治教育在价值素养培育方面的特点,不仅具备明理功能,还必须兼备素养的价值要求。因此,要突破课堂局限,基于生活经验和知识基础主动感悟素养价值。通过梳理情境、逻辑,在体验学科价值之后,教师要对课堂进行升华,突出思政课的时代性和政治性特征,即抓住学生产生感悟的时机,拔高课堂意蕴、明确学科格局与立意,点出“四个自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中国方案”“中国智慧”等富有中国意味的热词,润物无声地让课本名词在学生头脑中熠熠生辉,筑牢学生理想信念,让学生勇担伟大复兴的光荣使命。
教学“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时,结合情境材料,既有“非公有制经济给花开西庄的发展带来哪些积极影响”“非公有制经济的呼声越来越高,能不能搞私有化”等可议、能议的问题,又有超越课堂设置“从美好‘镇’发生谈谈实现礼嘉(家乡)进军百强的期待”开放式活动议题,兼具知识运用、价值冲突、情感升华,并从学生回答中抓住核心关键词,归纳整理“在乡村振兴时代背景下,种种实例证明,我国的基本经济制度是适合我国国情的好制度,要坚持制度自信”,实现课堂知识到家国情怀的自然过渡。
创设课堂情境线,营造真实、亲近的氛围;梳理课堂逻辑线,通过问题触及知识,透过问题深化思维;夯实课堂素养线,基于课堂,延伸课堂。画好“三线”,让课堂教学材料、教学设计、教学目标有意思、有意图、有意蕴,让学生意犹未尽,让教学真正联通,夯实思想之基,筑牢信念之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