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9月11日,刘纪湾老师和唐翔宇老师的别开生面的物理课上,师生共同演绎了一场知识探索与智慧碰撞的精彩剧目,将“过程主动、思维灵动、表达生动”的教学理念发挥得淋漓尽致,为现场观摩的教师们留下了深刻印象。
过程主动,激发学习内驱力
唐翔宇老师以“动量定理”为主题,巧妙地设计了一系列环环相扣的实验任务,鼓励学生自主提出问题、设计实验方案并动手操作。学生们不再是被动接受知识的听众,而是成为了主动探索未知的科学家。他们上台实验,利用计时器、铁架台、纸带等工具,亲手测量数据,验证动量定理的正确性。这一过程不仅加深了学生对物理原理的理解,更激发了他们探究物理世界的浓厚兴趣,让学习从“要我学”转变为“我要学”。
思维灵动,点亮智慧火花
刘纪湾老师的“圆周运动”高三复习课上,思维碰撞的火花四溅,学生们纷纷展示自己的思考过程,分享不同的解法,每一步都充满了思维的灵动。教师则适时点拨,引导学生从多角度、多层次思考问题,培养了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和创新能力。这种以学生为中心的启发式教学,让物理课堂成为了思维成长的沃土。
表达生动,共筑知识桥梁
为了让复杂的物理概念更加贴近学生的生活实际,两位教师都巧妙地运用了生动的语言、形象的比喻和直观的图表来阐释知识。学生们在表达自己的观点时,也积极采用类比、举例等方式,使得原本晦涩难懂的物理知识变得生动有趣、易于理解。这种生动的表达方式,不仅提升了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也促进了师生之间的有效沟通,构建了一座座通往知识殿堂的桥梁。
高三物理备课组长马云霞老师建议高三复习课要更多结合生活实例,注重细节讲解;高一高二新授课对学生的设问要做到细致化,交待要明确。
高二备课组长孔琛老师建议多进行生活迁移,同时充分考虑学生群体差异,考虑学生的能力设置合理的教学内容,突出“建模——推理/实验——应用”逻辑链。
学生发展处裴继孙主任提出可以对模型适当引申,挖掘圆周运动中圆锥摆与单摆公式的前后联系,这样更能体现课堂的思维灵动,由浅入深,使听者有意外收获。
最后,吴健书记强调了授课过程要注意三点:一是实验要演示清楚,可以借助实时投影等多媒体技术;二是紧紧围绕“想”、“做”、“享”,即像科学家一样思考、增加学生主体实践、学会分享实验结果;三是重视物理学科的建构性、系统性。
总的来说,这两节物理课,以其独特的“过程主动、思维灵动、表达生动”的教学风格,为教育同行们树立了典范。它不仅展现了物理学科的魅力,更体现了现代教育理念下对学生全面发展的高度重视。相信在这样富有生命力的课堂中,每一位学生都能找到属于自己的成长之路,绽放出耀眼的光芒。